11月7日,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頒發了 《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控煙工作的通知》。通知強調:電影電視劇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影視劇吸煙鏡頭的審查,嚴格控制電影電視劇吸煙鏡頭。通知指出,“青少年容易產生盲目追星心理,影視作品中明星吸煙鏡頭極易誤導青少年效仿。要加強電影和電視劇播前審查,嚴格控制影視劇中與劇情無關、與人物形象塑造無關的吸煙鏡頭,盡量刪減在公共場所吸煙的鏡頭,不得出現未成年人吸煙的鏡頭?!?/p>
通知還強調,“電影電視劇主管部門,要加大對影視劇吸煙鏡頭的審查,嚴格控制電影電視劇吸煙鏡頭,最大程度地降低影視明星吸煙鏡頭對青少年的影響。對于有過度展示吸煙鏡頭的影視劇,不得納入各種評優活動?!?/p>
這條新聞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國家電影電視劇主管部門此舉的本意,是為了防止吸煙鏡頭對青少年的影響。但是,很多網民擔心,這樣的舉動會對《我不是藥神》《白夜追兇》等一些含有吸煙鏡頭但內容優秀的電影、電視劇評優有失公允。
“藝術需要”確實存在
其實在2011年,廣電總局就曾發布通知,要求影視劇中不得出現煙草的品牌標志,不得在禁煙場所出現吸煙的鏡頭,不得表現未成年人買煙、吸煙等情節,不得出現有未成年人在場的吸煙鏡頭。同時,還要嚴控與煙草相關的情節和鏡頭。對有較多吸煙鏡頭的電影、電視劇,將不納入總局舉辦的各種電影、電視劇評優活動。
2014年11月,國務院法制辦也曾公布《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送審稿)》,規定在電影、電視劇及其他節目中播放吸煙鏡頭或者出現煙草制品的媒體,由廣播電視新聞出版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
在中國控煙協會與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的倡議下,馮遠征等40多位影視明星已簽名支持“無煙影視”。對此,中國控煙協會表示,將對明星們在公眾場所吸煙的行為進行監督,并增設“臟煙灰缸獎”,頒發給多次在公眾場所違規吸煙的藝人。馮小剛的《老炮兒》和《我不是潘金蓮》分別于2015年和2016年兩次獲得了“臟煙灰缸獎”。今年6月,《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因吸煙鏡頭過多,獲得了“臟煙灰缸獎”。
通過對影視吸煙鏡頭的管制措施梳理,我們會發現,其實近年來隨著社會控煙力度的加大,對影視吸煙鏡頭的限制力度也在逐漸增強,但控煙成果卻并不算大。2009年,根據熱播的40部電影和30部電視劇進行監測的結果顯示:在40部電影中,31部影片有煙草鏡頭,比例占77.5%;30部電視劇中,28部有煙草鏡頭,占電視劇比例的93%。
對此,導演們也頗覺委屈,“沒有了煙,有些細節可能會少點東西……有時吸煙鏡頭是需要的。”
比中,在《我不是藥神》中,徐崢扮演的程勇,一出場時就是夾著煙在一部臺式機前面打字。此時,我們不知道主角會做什么,但是通過吸煙以及場景,我們大概能了解,這是一個落魄的男人,正在面對生活的磨難和挑戰。
還有在優秀影視作品《亮劍》中,“李云龍的衣領,孔捷的煙槍,趙剛的茶缸!”已被觀眾評為“三大良心細節”,孔捷在劇中雖然不像李云龍這樣名氣大,但他出現在不同的場合往往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效果,在電視劇中孔捷不僅是個杰出的軍人,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煙槍,因為只有老煙民才可以把煙槍拿的這么準確,這么傳神,現在的明星即使是吸煙也不會拿那樣的煙槍了。因為每天抽煙的原因,孔捷拿煙槍的動作非常熟練,也非常自然,表現出了那個年代的軍人特有的一種時代特征。
王寶強的“樹先生”,迷??斩吹难凵?#xff0c;潦草紛亂的頭發,穿著灰不溜秋的衣服,時不時舉著無處安放的手腕,夾著根短屁股香煙,徐徐地吐著煙,裝下深沉,尤其是他抽煙的那幾個動作,在影片中多次出現,而且每次出現都代表樹兒不同的心理變化,非常形象的代表了主人公對現實的無奈,而王寶強抽煙的這種招牌式動作,眼光木訥,像一座雕塑一樣抽著煙,渾身散發著土味的角色,也讓大家看到了皮囊之下的力量。
那么,這道最新出爐的“禁煙令”,會不會影響到影視劇需要用煙來體現的一些藝術形象?部分導演、制片人和電影學者,也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們整理如下:
質疑:魯迅也得“被戒煙”?
隨著廣電總局的一紙影視劇“禁煙令”出臺,有人擊掌叫好,也有人提出質疑:像魯迅這樣的歷史名人,在公眾多年的印象習慣中往往是煙不離手,甚至吸煙已經成為魯迅個性化的標志之一,“難道今后拍影視劇要幫魯迅戒煙不成?”
“不抽煙的魯迅,也能寫出偉大的作品,抽煙只是作家的某種生活習慣。生活中的魯迅說不定還有其他不良習慣,難道我們為了藝術創作就都要表現出來嗎?”
對于是否要在今后的影視劇中幫助魯迅“戒煙”,資深制片人馬中駿贊成,“不抽煙的魯迅還是魯迅”。
而在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石川看來,對于魯迅這樣的歷史名人,影視劇的“禁煙令”應該適當網開一面:“我覺得最好還是不要幫魯迅‘戒煙’,沒有煙的魯迅絕對是人物的硬傷。魯迅創作時,往往幾天幾夜不睡覺,維系他的就是手邊的香煙,這是魯迅個人的符號,刪了是對人物塑造的重大缺陷?!?/p>
導演張紀中也持相同觀點:“這是魯迅的個性,拍的時候很難刪。”
建議:文藝片標準能否放寬?
對于“戒煙令”,大多數導演和制片人均持贊成態度。導演高希希也直言,戒煙令對自己今后的創作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以前拍片時就在盡量減,不放那些大特寫的吸煙鏡頭了?!?/p>
然而,無論是《英雄本色》中小馬哥點煙時的瀟灑不羈,還是《讓子彈飛》中姜文吸煙時的那種“霸氣外露”,這些個性化的電影語言早已成為不少人心中的經典印記。但隨著“禁煙令”要求嚴控吸煙鏡頭,這道“大棒”會否扼制了創作者的個性表達呢?
“應該不會傷害藝術本質,因為影視作品首先必須是為觀眾服務的?!瘪R中駿說。
不過也有不一樣的聲音:
“政策法規必定會照顧不到一些特殊的例子,我覺得還是會損傷到一些有個性的藝術品。禁煙令不應該一刀切?!鄙虾4髮W影視學院的葛穎教授坦言,在“禁煙令”前文藝作品不該“人人平等”:“比如那些符合當時戰爭年代和人物的吸煙鏡頭就可以成為特例,文藝片的標準也應該適當放寬一些?!?/p>
分級制度,或許是解決此問題的方法
對于影視行業來說太多的限制確實會影響影視作品所要表達的效果,也許中國電影應該設立分級制度,有些電影不適合給未成年人看,很多電影里面有臟話,裸露鏡頭,抽煙,血腥和暴力的鏡頭,會帶壞或者嚇到小朋友的應該加以限制,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以姜文導演的作品為例,你或許不知道,姜文可是“臟煙灰缸”獎的資深得主。2011年,國內首設“臟煙灰缸”獎,電影《讓子彈飛》當仁不讓拔得頭籌;2015年,第五屆“臟煙灰缸”獎開獎,電影《一步之遙》最終問鼎;神隱數年之后,姜文再度出山,《邪不壓正》“臟煙灰缸”獎又手到擒來。這些電影是不是各個耳熟能詳?你是不是都看過?對的,這些電影無一例外都獲得了市場和口碑的雙豐收。
既使不出現吸煙鏡頭,也有些好電影不適合兒童和青少年觀看。例如,2018年上映的電影《紅海行動》播出以來,好評如潮。但是出于真實和刺激的考慮,影片中也出現了砍頭斷指、燒焦尸體等令人不適的畫面,也含有連續的暴力和血腥的鏡頭,這些鏡頭讓10歲以下的孩子驚恐或興奮。建立分級制度,可以對未成年受眾接觸的影片進行限制,做好分類,從源頭切斷不適宜影片與其接觸的可能性,在最大范圍內地對青少年進行保護。
分級制度也有利于文藝創作者充分發揮個性。現在的電影審查制度,很大程度上對電影的內容進行了一刀切,實際上是在要求電影公司只能拍攝所有人都適合觀看的電影。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藝創作者的個性發揮。分級制可以給電影制作者帶來更大的創作自由空間, 更能使電影創作樣式多樣化面。
電影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