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調換了辦公室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務員小楊心情大好,遠離了二手煙,對她來說簡直就是“開啟了新生活”。工作兩年來,她跟幾名同事在一間辦公室工作,其中有兩位不自覺的煙民,上班時間在工位上頻繁地抽煙,作為鼻炎患者的小楊,常被熏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其中一位還是我們部門領導,就坐在我對面,我也不敢制止他呀。”小楊說。不得已,小楊以“要小孩”為由,向部門領導提出調換辦公室,其他女同事也紛紛效仿,結果單位私下竟分成了“吸煙辦公室”“無煙辦公室”,抽煙的逍遙,不抽煙的痛快。
盡管辦公室的空氣變好了,但小楊這兩天發現,自己其實根本沒有擺脫二手煙,每天到了單位餐廳,煙民們還是繼續吞云吐霧……“沒辦法,只能忍了。
小楊道出了許多機關單位公職人員的心聲。記者在各地采訪發現,機關單位成二手煙重災區,越是基層吸煙問題越嚴重,尤其在縣一級機關單位,辦公室抽煙見怪不怪。二手煙問題正在威脅公職人員身體健康,干擾同事間的和諧關系,甚至破壞機關單位和公職人員的形象。
在內蒙古東部某縣政府上班的小包對此也有諸多不滿:“很奇怪,口口聲聲說,為了孩子健康在家里不抽煙,甚至躲到陽臺抽的同事,到了單位卻肆無忌憚起來,不把別人當回事。”
呼和浩特市民小李因工作需要經常會到多個機關單位辦事,在他眼中,機關單位抽煙太平常了。“有的門一開整個辦公室都是黑藍色的;有的辦公桌上煙灰缸扎滿了煙屁股;還有的人一邊抽一邊熱情招呼‘你也來一根’,根本不在意別人的目光。”小李說,遇到這些情況,對這個單位的印象感覺都不好了。
控煙,機關單位的社交方式?
在內蒙古東部某市,記者參加了一個當地的農牧企業洽談會,參加會議的人都放開了抽煙,不一會兒,整間會議室煙霧彌漫。
赤峰市某縣公務員小鵬已經有5年吸煙史。他說,不見得公務員們多愛抽煙,大家也知道抽煙對健康不好,可當抽煙成了一種社交方式,大家通過香煙能拉近關系,這性質就不一樣了。
控煙,要敢于向自己“開刀”
近年來,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公共場所控煙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也要看到,在機關單位吸煙的現象仍較普遍。基層公職人員呼吁,作為控煙的“公家”,機關單位要勇于向自己“開刀”,起到表率作用,在建設“無煙機關”上下實功、下苦工。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控煙工作由內蒙古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二級單位內蒙古健康教育研究所負責。教育研究所負責控煙工作的某負責人說,目前全區控煙工作幾乎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支撐,有點關聯的《內蒙古自治區愛國衛生條例》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早已不適應當前的控煙形勢。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檢察院二分院公訴處檢察官白江在今年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議,在政府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進一步加強控煙管理。將公共場所吸煙問題納入公務員的整體考核中,通過獎懲制度約束公務員的行為。同時,加強對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等單位的明察暗訪,發現吸煙問題及時通報,作為對單位考核的一項內容,問題突出的單位可以考慮取消評選先進的資格。
赤峰市公務員小鵬說,許多地市根據中央八項規定,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實行了工作期間禁酒的通知,效果非常好。他建議,可按照相同的辦法推出控煙通知,遏制因香煙出現的作風和腐敗問題,為公職人員“不吸煙不合群”“不好意思制止”減負,提高公職人員的健康水平,樹立黨員干部良好形象。
呼和浩特市公務員小楊認為,建設“無煙機關”并不意味著公職人員不準吸煙。她建議,機關單位可在辦公大樓外設置專門的文明吸煙點,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并設置明顯的標識和吸煙有害健康等控煙宣傳標識。這樣既不影響他人,又滿足了其吸煙需要,同時也營造了機關單位和諧、文明、健康的氛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