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北京市衛健委近日發布北京第三次成人煙草調查報告。根據調查,北京現有吸煙人群363.5萬,其中男性吸煙率顯著高于女性,不過女性吸煙率在3年中有所上升。吸煙場所方面,工作場所、餐館、大學等二手煙暴露率有所上升。據悉,很多機關單位不向社會開放,控煙志愿者接到投訴后被攔在門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城市通過立法加大了控煙力度。其中,《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四年多來成效顯著。今年5月份,北京市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公共場所違法吸煙率由34.4%下降到4.9%;成人吸煙率由2014年的23.4%下降為22.3%。最新調查表明,北京成人吸煙率2019年為20.3%,仍在持續下降中,值得肯定。
不過,最新調查發現的問題也不少,比如女性吸煙率較兩年前有所上升;餐館、大學、工作場所二手煙暴露率上升等。這提醒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控煙措施,破解重點、難點問題。針對女性吸煙率上升,應該分析原因,采取針對性健康教育措施。針對餐館、寫字樓等控煙“老大難”場所,在現有治理基礎上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破解。
不久前,深圳坪山區馬巒街道試點“電子眼”控煙,通過在餐館、商場、客運站、網吧、學校等禁煙區域安裝監測器,實現“電子眼”24小時對違法吸煙進行監控。如果北京也采用“電子眼”來監控餐館、寫字樓等禁煙場所,應該能收到顯著效果。因為在很多人健康意識、法律意識不高的情況下,用“電子眼”會起到倒逼作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據北京市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樞介紹,很多機關單位不向社會開放,控煙志愿者接到投訴后被攔在門外,即便走完入門流程后進入被投訴點,現場已經被清理干凈,這也是控煙難點之一。這說明部分機關單位,既不是文明單位,也不是守法單位。而這類單位的大多數職工,顯然已成為被動吸二手煙的受害者。
所謂“機關單位”,既包括機關也包括企事業單位。一般來說,機關是指從事管理或者行使權力的單位,理應成為文明示范單位、控煙示范單位。其他單位也應該為自己形象,為員工、客戶的健康著想。遺憾的是,很多機關單位非但不禁煙,反而阻止禁煙。對于這樣的機關單位,我們該拿什么辦法促使其加入到控煙隊伍呢?
《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將控制吸煙工作納入本單位日常管理,依法劃定禁止吸煙區域,制止違法吸煙和不文明吸煙行為;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負責本單位的控制吸煙工作。不過,違反第十二條規定的,卻缺少相應處罰條款,理應進一步完善該條例。
同時,控煙志愿者有必要與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建立聯動機制。控煙志愿者接到投訴后一旦被攔在門外,應該第一時間聯系衛生行政部門介入。根據《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市和區、縣衛生行政部門有權進入相關場所并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核實,有權查看相關場所的監控、監測、公共安全圖像信息等證據。
如果要真正禁止機關單位吸煙,不妨給機關單位會議室等吸煙高發區域安裝“電子眼”進行監控,一旦吸煙觸及警報,就應該取證并嚴肅處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