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立法計劃,《重慶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草案)》,將于7月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自去年11月,控煙條例起草工作啟動以來,重慶市人大教科文衛委通過召開座談會、赴市內外調研等方式,聽取不同群體的意見建議,確保控煙條例出臺后行得通、真管用。
征求各方意見十易其稿
“控煙立法是一項綜合性任務,需要凝聚大家的智慧。”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金強說,制定控煙條例,是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通過科學劃定控煙場所、建立多部門監管執法機制等措施,減少和消除煙草煙霧危害,保護人民群眾健康,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為了提高立法質量,從去年11月開始,起草小組就針對重點問題和焦點問題,赴部分區縣,面對面征求相關部門、煙草企業、餐飲企業、賓館等不同群體的意見建議,并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征求部分市人大代表、專家、部分區縣人大的意見建議。匯總梳理各方面意見后,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了10余次修改完善。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控煙立法最重要的是要貫徹落實,所以控煙條例的可操作性成為關注的焦點。
在立法調研中,就有人大代表建議,控煙條例出臺后,應及時配套出臺相關實施細則,明確各行業主管部門在控煙工作中的具體職責,確保控煙條例貫徹落實。
場所劃定和執法成焦點
在征求意見時,關于場所劃定、部門職責、執法體制、處罰力度等關鍵問題成為大家關注和探討的焦點。
“哪些地方屬于公共場所,哪些屬于控煙區,哪些屬于限制區?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解釋。”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張志遼說。
如果屢次勸阻無效,經營者該向誰舉報?在前期征求意見中,“由誰執法”的問題也是討論的焦點。
部分區縣的公安機關表示,如果所有違反控煙條例的行為都歸口公安機關執法處理,可能出現警力不足的問題。也有一些職能部門表示,公安機關的執法能力相對較強,全部歸口公安機關執法,有助于提高法律的可實施性。
面對控煙監管中的難題,各地也在進行探索。從前期調研情況看,存在的爭議集中在執法體制的設計和執法主體的確定等方面。如何在保證公平的前提下降低執法成本、提高執法效率,以及是否可以引入互聯網輔助執法技術,也存在爭議。
另外,在調研中,有人大代表認為,控煙在不少場所存在一定的阻力。比如一些餐館或娛樂場所,經營者擔心控煙會影響經營,對于吸煙者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條例起草小組在渝中區調研時,新華酒店副總經理王靜就表示,盡管酒店大堂擺放了“禁止吸煙”的標識,也沒有擺放煙灰缸,但還是會有客人在酒店大堂吸煙。工作人員進行勸阻后,有的客人滅了煙,有的卻不聽勸,繼續吸。
可在高層建筑設吸煙點
公民有吸煙的權利,也有不吸煙的權利。立法一方面要保護市民不遭受二手煙的危害,也要保護吸煙者的權利。
控煙條例起草咨詢專家組成員、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楊小伶認為,立法是保護老百姓免受二手煙危害的最好方式,非常有必要。
在調研中,也有人大代表提出,在高層建筑內,特別是電梯使用緊俏的老舊高層寫字樓,讓煙民全部下樓吸煙不太現實,可以適當設立吸煙點,比如在超高層建筑的避難層設立吸煙點。
據悉,對于前期立法調研和征求意見中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將認真梳理、逐條研究、充分吸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