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最嚴控煙令執行的第五個年頭,北京從一個二手煙無處不在的城市,變成了人人都能做到文明吸煙的綠色城市。數百萬的吸煙者已經養成了文明吸煙的意識,不在控煙場所吸煙。
除了吸煙者的自覺,五年來北京控煙志愿者也有著出色的奉獻,也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2020年世界無煙日獎。
北京控煙志愿者獲得的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2020年世界無煙日獎
為適應全市控煙工作的新局面,使控煙成為每位居民身邊的行為規范,從今年7月1日起,北京市的控煙執法監督權從市衛生監督系統劃轉給全市街道和鄉鎮政府,開始執行北京市政府頒布行政令,《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向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下放部分行政執法職權并實行綜合執法的決定》,控煙監督工作從全市17個專業衛生監督所,向394個街道辦事處和鄉鎮政府綜合執法辦公室劃轉監督管理權。這是北京控煙領域執法工作模式的重大轉變。據悉,7月1日當天,剛剛掛牌成立的西城區天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就開出了第一張罰單。
那么,北京控煙執法權交給社區后,執行情況如何?據控煙志愿者的反饋,撥打12345對室內公共場所進行舉報后,不到兩個小時,街道綜合執法人員就到達現場開始調查,并和舉報人電話連線了解情況。不久后,街道辦事處又電話回訪舉報人。通過上述情況,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區對于控煙執行的重視承諾,并且也見證了執法者對于控煙執法工作的認真態度。街道執法人員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進行處理,是原來單一衛生執法難以做到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第七條規定,“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做好本轄區內的控制吸煙工作”。
街道是行政管理的末梢,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把權力下放,讓基層街道社區有執法權,讓他們去處罰違反控煙令的群眾和經營者是一個明智之舉。城市控煙,最難的就是室內公共場所控煙,如果僅靠有關部門的垂直管理,很難真正約束這些場所不文明吸煙的行為。
其實,把權力下放是十分有助于控煙執法監管的。比如,對公交車、出租車司機、商場及娛樂場所的營業員也可賦予“區域范圍內執法權”,對于擁有“區域范圍內執法權”的對象可以對所在區域范圍內進行控煙執法及監管。公交車司機發現乘客在車上吸煙,有權勸其下車,出租車司機則有權對吸煙者拒載,營業員發現有人在室內公共場所吸煙可以對其進行勸阻及處罰等。如果在罰公共場所吸煙也可以和罰酒駕一樣,有一個類似于“交警”的角色,那么,效果一定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在執法層面上也可以有所創新,“群防群治”。只要對控煙執法隊伍管理得當,制度健全,公共場所控煙執法困局一定會有所改善。
執法權屬地化管理是落實北京市城市管理的執法原則,用網格化和急事急辦處理群眾投訴,是市政府行政工作的效率和為民服務原則的具體反映。看到北京控煙工作在市政府領導下的重大轉折和進步,也讓我們對城市控煙工作充滿了信心。希望城市最終能真正把控煙條例落到實處,讓其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助力城市控煙工作更上一層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