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深圳一機場內設豪華吸煙區”一事上了熱搜,引發網友討論。從新聞中看到,日前,有市民投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T3航站樓內70號登記口附近、4樓出發大廳門前設置吸煙區,吸煙區雖安裝4臺空氣凈化機,但據現場測試顯示,吸煙區內PM2.5達到252ug/m3,而在滅煙柱附近PM2.5更是達到919ug/m3,屬嚴重污染。
深圳衛健委發文,點名批評深圳機場內設“豪華吸煙室”,指出其在室內公共場所設立吸煙室,違反了《深圳經濟特區控煙條例》。深圳衛健委在文中提到,雖然吸煙區與其他區域進行了隔離,但每次開門時煙霧仍會向外擴散,且吸煙區對面就是母嬰室和人流密集的公共洗手間。
圖片來源:深圳衛健委
10月22日晚間,深圳機場通過官方微博就此事回應稱:今日,關注到媒體關于深圳機場航站樓設置吸煙室的報道,深圳機場已第一時間進行整改,現已關閉位于航站樓70號登機口外的吸煙區。后續將按照深圳市《控煙條例》要求和民航相關服務標準,對機場吸煙區做好進一步整改。深圳機場歡迎并感謝社會公眾和媒體的監督,未來將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努力改進服務。
之后筆者也看到了界面新聞發表了一篇名為“機場內該不該有吸煙室,衛健委和建造公司杠上了”的新聞,對此事進行了深入的后續報道。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深圳機場內的吸煙室屬于“煙客”品牌的經營項目,主體公司為長沙中渡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煙客在全國120多個機場和高鐵站設有吸煙室。在界面新聞對中渡科技創始人王渡升采訪到中看到,對于深圳衛健委的指責,王渡升并不認同。王渡升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在解決社會矛盾。他說:“抽煙在全國是普遍存在的行為,是一種實際的客觀需求,既然短期內無法避免,我們可以讓吸煙的人到一個地方集中抽煙,同時把煙霧處理好,不對其它人造成傷害。”并稱,吸煙室的空氣會進行凈化,設置了負壓避免煙霧飄散出去,還設置了人臉識別禁止18歲以下人群進入。為了不違反“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煙客在深圳機場的吸煙室,實際上是在戶外搭建的,與機場內部做了連接。不過這些做法并不能說服深圳衛健委,吸煙室現場圖片看上去也與室內場所無異。
另據《財新》報道,多名控煙界人士稱此次深圳機場開設吸煙室也有煙草業干擾,尤其可能受到煙草局協助。對此,王渡升完全否認。“我們沒有得到煙草企業的任何支持,也沒有任何煙草公司給我們投資,更沒有煙草企業參股煙客。這些吸煙室都是我們自己出資建設的,與煙草無關。”
王渡升表示,深圳機場事件不會影響公司的發展方向,但未來會對吸煙室進行完善和改進,比如在入口處安裝兩道或三道門,進一步阻斷內外空氣流通;未來會對吸煙室進行更名,改為隔煙室,更符合其特點。
圖片來源于網絡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雙方各執一詞,而網友們的看法也是褒貶不一。筆者關注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看到雙方的態度和應對,確實很難說哪一方是絕對的對或錯。室內公共場所禁煙是眾所周知的,在這當中設立吸煙室都會感覺是違反了控煙條例,但仔細地了解了吸煙室的構造,內部設施的功能以及高科技手段對煙霧的處理等等,又感覺這何嘗不是一種“用心良苦”?正如王渡升所說“抽煙在全國是普遍存在的行為,是一種實際的客觀需求,既然短期內無法避免,我們可以讓吸煙的人到一個地方集中抽煙,同時把煙霧處理好,不對其它人造成傷害。”筆者認為他這話說的沒有毛病。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卷煙生產和消費國,吸煙人數占世界吸煙總人數的近30%。目前,我國吸煙者達3.01億,這么龐大的一個群體,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控制住?說不吸就能不吸呢?與其讓吸煙者在機場的進出口隨處找個露天的地方抽,到不如為他們提供這種吸煙的場所,讓吸煙的人可以到這個設施齊全,遮風避雨,又能處理煙霧的“小屋”里去抽,對空氣和人群的影響也會降到最低,何樂而不為呢?從控煙的角度來看,這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有人考慮到了這個社會矛盾的存在,并且能花心思、想辦法去嘗試、去解決,也許這種“吸煙室”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地去完善,但我們相信控煙的路上需要一點點地去嘗試。
筆者很欣賞這些肯動腦筋去推動控煙工作的人們,他們在試圖平衡吸煙與控煙的訴求,也許這些做法會有一些不太理想,或是感覺在打“擦邊球”,但總好過于不留余地,一味地“堵”,控煙工作需要適當地疏解,需要一點過度,這樣才能讓吸煙者有個心里適應的過程,畢竟過猶不及,事緩則圓,控煙的路還很長,需要耐心更需要“用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