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控煙令”在北京落地五年有余,室內公共場所的吸煙率由此前的23.4%下降到20.3%。成效有目共睹,但是據北京市控煙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兩個月以來,寫字樓及辦公場所違法吸煙投訴量環比增長近三成,餐廳、居民樓的投訴量緊隨其后。整體來看,室內吸煙顯現出反彈的風險。那反彈的原因是?隨著控煙令的常態化執行,很多人已經出現疲勞應付的狀態;入冬以來,天氣寒冷,有些煙民不想出門,便在室內吞云吐霧;有一部分煙民并不配合志愿者的工作。
或許前兩條原因還算“人之常情”,那么第三條就不太合理了。眼下控煙志愿者為何這么難?主要是因為2020年7月1日起,北京市控煙監督行政執法權已經移交各街道辦事處和鄉鎮政府綜合執法辦公室,從現實情況看,許多街道尚未全面開展這項執法工作,即便收到群眾投訴、志愿者求助,也只對違規者給予“口頭提示”。到頭來,影響著北京的控煙成果。
控煙執法權從衛生部門向街道轉移,是一種屬地化管理舉措,初衷在于讓監督深入城市的毛細血管。對于因交接不到位而導致的權力真空,相關方面必須重視起來并給予解決,志愿者需要各區街道成為自己堅實的后盾。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瑣碎繁雜,直接面對老百姓,現在,又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吸煙者。只有相關部門積極與街道溝通對接,找準癥結所在,全力予以解決,才能讓城市控煙之路順利地走下去。
控煙是個系統且長期的工程。既然是系統長期的工程,那么必然會歷經政策的調整等。而作為市民,更要行動起來。管好自己,還是提醒他人,讓我們都做一個文明的吸煙者,好好配合志愿者的工作,齊心協力共建控煙城市。
鏈接
北京市控煙協會呼吁:早日形成控煙合力
“控煙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北京市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樞表示,北京市已經取得的控煙成果來之不易,希望街道應盡快肩負起控煙屬地化管理的職責。“我們擁有控煙微信投訴平臺以及專業過硬的志愿者隊伍,希望能早日跟街道的控煙執法力量實現對接。”
作為推動北京市控煙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本市已有超過1.3萬名控煙志愿者,他們中年紀最大的60多歲,最小的還不到6歲。多年來,志愿者們與違法吸煙行為斗智斗勇,每年服務時間超過180萬小時。截至目前,本市控煙志愿者共計處理微信平臺投訴22000余起,其中有效處理投訴率高達42.82%……這組數字背后,飽含了無數控煙志愿者的辛勞與汗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