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的王先生因工作原因,經常搭乘火車往返濟南和北京。他說自己之前經常乘坐高鐵,并沒有遭遇過二手煙的煩惱,王先生稱,2019年12月14日,他乘坐濟南到北京K102列車時,在車廂連接處的廁所附近看到有幾位乘客在吸煙,煙霧飄到了車廂內,導致有些旅客下車之前一直戴著口罩。因六個多小時的旅程一直在呼吸二手煙,中途向列車乘務人員求助后也沒能解決問題,行程結束后,王先生就向法院遞交了訴狀,要求負責承運K102次列車的鐵路公司取締吸煙區并承擔賠償責任。
圖片來源于網絡
筆者看完這條新聞,腦海里浮現出綠皮火車的樣子,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坐綠皮火車的經歷。當時初入社會,收入不高,和朋友去秦皇島玩,大家為了節省成本,回來的時候選擇了硬座的綠皮火車,一路上又熱又累,足足用了6個小時才到北京,感覺屁股都坐麻了。這6小時里,我們幾個朋友一個勁的后悔,感覺這是我們做的一個錯誤的決定。同時筆者觀察了周圍的人群,多數是年長一些的大爺大媽們,衣著樸素,行李重多,像是來北京打工的。也有一些很年輕的像是學生。列車中混雜著的煙味、泡面味、汗味也是讓人一言難盡,給我留下了不美好的印象,但這次的經歷卻讓我終身難忘,使我看到了不同人群的生活狀態,很多人都在努力地讓自己有選擇權,但也有一些人沒有條件,沒有能力去選擇,經濟能力較弱的人群在遠距離出行時,綠皮車依然是他們首選的交通方式。
這條新聞讓筆者想到了這個群體,相信在我國3億多的煙民的龐大基數下,定會有部分煙民身處其中。那么對于那些有選擇權而不得已地偶爾感受了讓自己不適環境的人們,是不是也該多些寬容和理解,畢竟這不是你唯一的選擇,只是你一次不舒適、不美好的經歷而已,沒有必要吹毛求疵,這感覺就像是你去一個街頭的“蒼蠅館”吃飯,卻苛求衛生環境不達標;住經濟型酒店卻要和五星級酒店比服務一樣,多少讓人感覺有些不合時宜。況且也有部分人恰恰是因為設有吸煙區才選擇的綠皮火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列車方保留吸煙區是出于人性化的考慮,但也應該與時俱進一下,與之相配套的服務不完善,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這也就不免讓一些人感覺好心辦了“壞事”。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將吸煙區設在某幾節車廂,買票時可選擇是否在吸煙區域,或將現有的吸煙區加裝上隔離門和排風裝置,大大減少二手煙對乘客的影響等等,這些都是可以進一步優化的。綠皮火車覆蓋面大、運輸里程長、服務站點較多,這些使得它在如今的時代依然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不可能一下子取消,有的乘客要坐上幾天的時間,所以對于有煙癮的人來說,不吸煙肯定也是件不現實的事情。
筆者看了網友對此事件的一些評論,發現有部分人還是很客觀的,沒有一棒子打死……
圖片來源于網絡
筆者發現很多與吸煙、控煙有關的信息,不管是哪個明星被拍到了在公共場所吸煙,還是某地吸煙區、吸煙室的設立,都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熱議。這也說明了吸煙人群與非吸煙人群之間的一些矛盾是一直存在的,控煙應該能讓兩者可以和諧共存,如果真的“一刀切”實行全列禁煙,那么極易引起一部分人的負面情緒,會給“控煙”工作帶來不好的影響,畢竟“控煙”不是“禁煙”,需要漫長的過程,客觀地分析問題,采取人性化的措施才能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將控煙工作開展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