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光明網報道 4月12日,北京啟動《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倒計時50天宣傳活動。這部《條例》被稱為“史上最嚴控煙令”、“最全面控煙立法”,規定今后北京市所有“帶頂的、帶蓋的”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100%禁煙。與此同時,“無煙北京”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市民可通過微信舉報違法吸煙行為,同時三種備選的勸阻吸煙手勢“不可以”、“我介意”、“請停止”,也引起市民廣泛熱議。北京將要依法、全面向公共場所抽煙“宣戰”。
控煙關鍵在于制造不方便感
喬杉
說句實在話,對于煙草危害,抽煙的人甚至比不抽煙的人還要知道得多。有幾個人不重視健康?大多數抽煙的人,其實也知道抽煙的種種危害,在私下里也偷偷看過“煙肺”的圖片,也曾膽戰心驚過,甚至下過戒煙的決心。只是想到危害是長期漸進形成的,而且實在舍不得那一口,這才會在抽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戒煙需要動力,也需要推力。這也是有資深煙民講的,“煙民們抽煙不便,很多時候就不抽了”。確實是這樣,抽煙畢竟不是吃飯,不存在非此不可。如果不具備條件,或者需要付出太多代價,很多人可能就不抽了。而“史上最嚴控煙令”的實施,恰恰帶來了不方便。如果在所有“帶頂的、帶蓋的”地方,真能做到有禁止、有監督、有懲戒,相信很多人會少抽甚至不抽。
能不能制造不方便感,對于推動全面控煙有著莫大干系。這種不方便感,一是有形的,也就是從空間上限制“想抽就抽”,比如說明確更多的不抽煙場所,而且亂抽煙會受到懲戒。二是無形的,從文化上剝離抽煙的外在快感,制造一種戒煙的氛圍,讓抽煙的人活在異樣目光中,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其中的一個關鍵,就在于不抽煙人怎么看怎么做。
人都是活在別人目光中的,除了極少數人,大多數人都很在意別人評價。如果一個人生活的空間,大家都不抽煙,或者不抽煙的人很敏感,并且形成強勢性的權威意見,即便煙癮很大,也得“看人臉色”。比如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不抽煙,那么子女即便想抽,也得偷偷摸摸。很多成年人在辦公室大抽特抽,一旦回到家中立馬掐了煙頭,原因就在于妻子和孩子反對抽煙。再比如在一個單位,如果領導抽煙,甚至公開抽煙,那抽煙就蔚成風氣;如果領導不抽,甚至公開反對,那抽煙就成了“過街老鼠”。
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動史上最嚴控煙的落實,不抽煙人的態度其實是很重要的。央視主持人、北京控煙大使郎永淳講,“以前每次身邊有人吸煙或社交場合有人讓煙,我都會調侃說,我不吸煙,但卻蹭了你的二手煙。這個二手煙我不想蹭,還是請你把煙熄掉吧?!鼻f不要忽視這種監督作用,很多人就是因為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從而減少甚至不再抽煙。而有一些人,看到身邊沒有人制止,認為沒有人在意,從而在辦公室、公共場所大抽特抽。當抽煙的強氣場形成后,即便有怨言想制止,也會有心無力。
這也是我們想講的,“史上最嚴控煙”沒有旁觀者。對于抽煙的人來說,要增加文明自覺;對于不抽煙的人來說,也要大膽維護權利,營造文明環境,給抽煙人增加不方便感。不要忽視監督的作用,這其實也是助人戒煙。抽煙需要嘗試,戒煙需要勇氣,你的一次自覺的監督,甚至可能成全別人一段戒煙的佳話。
從“控煙手勢”看公共治理的轉變
劉孫恒
人們歡呼“史上最嚴”控煙條例的新鮮出爐,但對“不可以”、“我介意”、“請停止”等三種控煙手勢卻頗有微詞,認為其有些矯情,有形式主義的嫌疑,倒不如“甩開膀子”,嚴格執法,予以重典。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首先必須厘清,推出“控煙手勢”本就不是以其作為禁煙的主要手段,“控煙手勢”只是個助力,它只是為方便后續的手段。如果人們不聽此忠告,那么,“違者將被處以個人最高200元,單位最高10000元罰款”等實質性懲罰就會立馬登場。
再來分析由“控煙手勢”帶來的益處。首先毫無疑義的是,職能部門推出3種“控煙手勢”,由市民投票來決定采用哪一種,同時吸引輿論關注熱議,最起碼為接下來的“史上最嚴”的控煙條例的實施,做好了鋪墊。畢竟,形成一種控煙的氛圍,讓人們心中有了“公共場所吸煙要被罰”的意識,接下來的工作也就好開展了。其次,由市民們來決定采用哪種“控煙手勢”,既可提高人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為公共問題的紓解做加法,也是公共治理方式轉變的體現,預示著以往那種大包大攬的治理方式開始被掃進歷史的垃圾桶。
由此可見,“控煙手勢”非但不是一種形式主義,反而是公共治理轉變的注腳。對于公共問題,主政者不再以軍事化思維來治理,不再只側重結果而忽視過程,而是在著重多元主體參與和充分協商的同時,注重治理程序的規范性、有效性,從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思量,顯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具體表現,無疑值得鼓掌。
是的,“我國成年吸煙人數已超3億,男性吸煙率達52.9%,居于世界前列?,F有13~18歲青少年吸煙者約1500萬,嘗試吸煙者超過4000萬,青少年吸煙率達11.5%。與之同時,則是我國每年有約百萬人死于與煙草相關的疾病?!滨r明的數據直指控煙的失敗,讓我們對禁煙的落實早已迫不及待。而“無煙奧運”、“無煙世博”、“世界無煙日”等等一場場雷聲大雨點小的控煙運動,以及那一聲聲止于高分貝的有關“最嚴控煙”的宣稱,讓我們再也無法忍受任何擺姿態或隔靴搔癢的控煙之舉。然而,諸多殷鑒表明,控煙缺乏健全的制度體系兜底,希冀畢其功于一役,譬如采取重罰的方式,最終往往會被現實的困境消解于無形。故而,只要有助于禁煙的任何努力都應該得到掌聲,“控煙手勢”亦如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