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和訊報道 被稱為“史上最嚴”控煙令的《南寧市控制吸煙規定》2014年5月28日頒布,同年7月1日起實施。“最嚴控煙令”頒布一周年,吸煙并未“灰飛煙滅”,禁令仍是“過眼煙云”,南寧許多餐館、網吧、辦公場所仍然是吸煙“重災區”。(2015年5月27日中國網)
吸煙有害健康,這個道理正常人都清楚無誤。可對于吸煙者,特別是煙齡長、煙癮大的,不用說讓其戒煙,就是勸其少抽都很難達到目的。抽煙損害自己健康,別人除了善意的規勸外,好像也沒有別的手段和辦法。正如有的吸煙者所言:“我有吸煙的自由,別人無權干涉”。
當然,尊重吸煙者的吸煙自由,也體現了社會對各類人群的善意包容。但更不能忘記還應該尊重不吸煙,特別是不愿意吸“二手煙”、“三手煙”人們的自由,這才是公平而合理的。為此,各地相繼出臺了“控煙令”,且相對于國家層面的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規定”來說,面更廣、更嚴格,廣西南寧的“規定”就被冠之以史上最嚴“控煙令”。
5月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出了《關于調整卷煙消費稅的通知》,將“卷煙批發環節從價稅稅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從量稅”。說是如此一來,既可增加政府財政收入649億元,同時,還可挽救340萬人的生命。政策一出臺便遭到“到底是為了控煙,還是想借機斂錢”的質疑;更有律師質疑“提高卷煙消費稅率程序違返了《立法法》”。
各地的“控煙令”出臺后,其執行效果也并不令制定者滿意。就拿南寧來說吧,許多餐館、網吧、辦公場所仍有大量的吸煙者,根本沒把“控煙令”當回事;絕大多數煙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公共場合吸煙是一種違法行為;主動到醫院戒煙門診接受戒煙治療的人數微乎其微。這在筆者看來,所謂的史上最嚴“控煙令”之所以失靈,主要原因還在于沒有“嚴”在點上。
一是涉及的面太廣,不具可操作性,難以有效執法。人們常說“一口難以吃成胖子”。煙民的思想意識不可能因政府的“控煙令”出臺,就能馬上跟上形勢,得有個適應過程。只有先從最重要的公共場所“禁煙”開始,慢慢向其它方面延伸,才能最后達到在公共場所全面“禁煙”的目的。
二是執法力度不夠,不能形成威懾,難達懲戒作用。“控煙令”再嚴,也僅僅是理論上的,如果不能嚴格執法,也只能是“紙老虎”而已。只有對違規違法者嚴格執法、從重處罰,才能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有了嚴格的執法,煙民才會對公共場所的“控煙令”,有所忌憚、心生敬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