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央廣網報道 “最嚴控煙令”的京版控煙條例實施,首都公共場所二手被動吸煙之害將終結。時值第28個世界無煙日,世衛組織為北京點贊,頒發“世界無煙日獎”。北京高調控煙之舉引發輿論和國民關注與熱議。筆者以為,通過硬手段徹底控制住“煙禍”,還需軟硬結合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方能達到目的。
有一組過去11年的統計數據,可表明控煙形勢依然嚴峻。2003年11月我國簽署《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但2004至2014年,全國卷煙生產總量從18744億支,增加到2014年的26098億支,十一年間增加了7354億支,增長率39%。把一支支國產卷煙排隊,可繞地球5.2萬圈。在巨大稅收面前,煙草經濟成為支柱產業,涌現出不少的煙草大省和煙草大縣。
數字透射出的情況是驚人的,但煙民隊伍依舊在壯大,煙草已成為威脅中國人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可以說國人對煙草危害的認識仍然不足,很多人視而不見,整個社會難以形成好的控煙氛圍。3/4以上的中國人不能全面了解吸煙對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中國人不了解二手煙暴露的危害。
酒駕執法收效顯著,而控煙執法卻困難重重。事實證明控煙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單靠一個條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六項控煙措施包括監測煙草使用與預防政策、保護人們免受煙草煙霧危害、提供戒煙幫助、警示煙草危害、確保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提高煙稅等。任何一項短板都會影響整個控煙進程。在北京之前,全國已有上海、杭州、廣州、天津、深圳等十余個城市出臺了控煙條例,雖然各地都有自己堪稱“最嚴”的法規,但法規執行似乎都未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對煙草危害的社會認知,控煙執法的諸多障礙,煙草行業特殊體制,這些都是控煙路上的共同難題。我國煙草行業體制還有個尷尬的現狀,國家煙草專賣局一方面肩負立法和敦促禁煙工作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承擔促進中國煙草產業發展,增加生產銷售的職責。“左手控煙、右手賣煙,賣煙給力、控煙不力”,這成為國內外輿論對于中國煙草體制的形象比喻。這樣的體制下,難有效控煙,在行業利益下,煙草企業還曾以多種方式誤導公眾和煙民。
控煙要大見成效,依然任重道遠。但我們看到了極積的因素正在累積,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我國20年來首次修訂廣告法,禁止煙草廣告,6年來首度調整煙草消費稅,實現稅價聯動,中辦、國辦還出臺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的政策,要求黨政領導干部帶頭禁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國”概念,由世界上最大煙草生產、消費國開始向世界上最積極控煙國轉變,助力“健康中國”。
目前我們正處在一個控煙的正策和氛圍的最佳時期,通過軟硬結合綜合措施多管齊下,煙禍是可以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下的。提高煙草消費稅就是一個多贏的手段,可大幅提高財政收入,利國利民。改革控煙體制缺陷,最終讓政府回歸自己的管理角色,企業要按照經濟規律來運轉,讓控煙法律真正落地生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