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從2015年6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控煙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正式實施。這就意味著從這一天開始,北京市包括寫字樓、餐廳在內的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內禁止吸煙,徹底叫停所有煙草促銷活動。按照規(guī)定,個人在禁止吸煙場所違規(guī)吸煙的,最高將被罰款200元。
一、問題的提出
據了解此次《北京控制吸煙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個人在禁止吸煙場所內發(fā)現吸煙行為的,可直接進行勸阻;或者要求該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勸阻吸煙者停止吸煙;還擁有向衛(wèi)生計生行政部門投訴舉報的權利。據中新網記者在北京隨機采訪的10位沒有吸煙習慣的女性中,僅兩位女士表示:如看到違規(guī)吸煙行為,會直接勸阻;其余均表示會離開或者換到稍遠的區(qū)域,若情況比較嚴重,會考慮向相關經營者或者管理者反映,讓他們去處理。中新網生活頻道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結果,局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表示知道北京控煙令將實施,但在是否會對違規(guī)吸煙者進行勸阻這一問題的回答中,有63.8%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離開”或者“忍耐”;而選擇勸阻的人則不到四成。有超過6成的受訪者表示不會主動勸阻吸煙行為。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人不主動去勸阻吸煙行為呢?
二、為何大多數人不愿主動勸阻吸煙
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惹麻煩
首先是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惹麻煩。”從大環(huán)境方面來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過分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突出經濟的重要性卻忽視道德規(guī)范方面的要求,致使經濟快速發(fā)展而道德逐步下降。在北京控煙條例執(zhí)行之前,中新網記者隨機調查了一些公民。其中有位在北京某事業(yè)單位從事會計工作的李小姐說:“我不是執(zhí)法人員,直接勸阻怕惹來麻煩,如果是在餐廳,確實影響就餐或者同行的人比較介意,我會選擇換個位子或者離開。”因此,在公共場所禁控煙問題上,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多數人愿意選擇回避的原因了。
2、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缺乏責任
其次是“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缺乏責任感。當看到有人在公共場所吸煙,許多不吸煙者會想他人吸煙不吸煙是他們的自由,即使公共場所規(guī)定不準吸煙,但也不是我管的事,自己遇到這種情況選擇離開就是了。在許多人心中,管理公共場所禁控煙的應該有專門的執(zhí)法人員或者兼職監(jiān)督員,這不是每個公民都需要做的事情。筆者認為,這正是由于公民缺乏責任感所致。實際上抓好公共場禁控煙工作,不只是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的事,也不知是單位領導、部門負責人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情,是全體公民的職責。
3、擔心勸阻沒有效果,缺少自信
再者,還有許多人之所以不愿意主動勸阻吸煙行為,與他們擔心勸阻沒有效果有關。這也就是說,許多缺乏自信,擔心自己勸阻無效。事實上,這種憂慮也很正常。因為我們勸阻那些不認識的煙民,叫他們不要公共場所吸煙,他們會說“我吸煙關你啥事呢?你算什么呢?你還去管好你自己、你家人吧!”正是由于擔心有這樣的不愿聽別人勸阻的,所以致使大多數人不愿意主動去勸阻吸煙行為。實際上,只要勸阻人注意說話方式,說話技巧,對吸煙特別是說清楚公共場所吸煙的危害,禁控煙的好處,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那么吸煙者肯定是會接受的。也會為自己吸煙行為感到不好意思,從而自覺禁煙。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是加強宣傳。既宣傳公共場所吸煙的危害,還要宣傳每個公民都要積極參與公共場所禁控煙工作。極力營造“控煙無小事,監(jiān)管靠大家”氛圍,強化責任意識。
二是設立熱線舉報電話。公共場所應該在適當地方設立吸煙熱線舉報電話,鼓勵公民積極提高違法條例隨意吸煙行為。這樣既可以讓管理部門及時得到相關情況,又避免當事人發(fā)生正面沖突。
三是實行獎勵措施。即對于積極參與公共場所禁控煙工作,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公民要實行適當的精神與物質獎勵,以激發(fā)公民積極參與的興趣。
四是加重對不聽勸阻處罰。建議對于違反公共場所禁控煙條例,隨意吸煙不聽勸阻,且故意尋釁滋事者要加重處罰。
結語
總之公共場所不是私人場所,可以為所欲為。而抓好公共場所禁控煙對于維護公共場所環(huán)境,維護他人健康具有極其重要作用。而這需要全體公民共同遵守,同心協力維護。吸煙者自覺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吸煙者要主動勸誡吸煙者。只有這樣,控煙才能出效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