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提稅控煙的方法在很多國家都開始慢慢流行起來,香港、韓國等與內地鄰近的地區也都紛紛采取提高卷煙稅的方式來控煙,從相關的新聞報道來看,提稅的手段顯示出一定的作用。有報道指出,煙價每提高10%,吸煙的人數就能減少4%,當然,報道中并沒有給出這個比值的適用區間。終于,在控煙人士們的呼吁中,六月份的時候,大陸也再次對卷煙進行了提稅,相應的,每包卷煙的售價也有了一定比例的提升。這一次,提稅的效果切切實實地體現在了消費者的身上。
但是,即便在不質疑“控煙”本身的基礎上,筆者仍然反對通過提稅的方式進行控煙,理由有二:
1、吸煙的統計人數少了,并不意味著對煙的需求就少了。
誠然,價格升高,需求減少,這是最基本的經濟規律,不用你學過經濟學,你也知道東西貴了,你買的就少了。經濟學中的“需求”,其實可以直觀地翻譯成“買得起”。也就是說,價格升高了,“買得起”的就減少了。放在香煙上看,價格升高了,買得起煙的人必然就減少了。但是不可忽略的一個事實是,即便你突然變得買不起煙只能回去搬磚,但是你對煙的需要可不會瞬間就消失。
煙稅上提了,買得起煙的人瞬間減少了,但是想抽煙的人還是那么多,于是會發生什么情況呢?那就可能會轉向非法交易,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曾經買合法煙的一部分人會轉向非法市場。表面上提價以后香煙的總銷量減少了,看起來吸煙的人減少了,實際上這只是政府所能統計到的合法渠道吸煙的人減少了,而非法渠道增加的吸煙者則不可知的。
另外重要的一點是,控煙本意是為了什么呢?當然是為了促進全民健康(至少在你把控煙當成目的之前是這樣)。但是提稅這個事兒,不但讓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人從吸好一點的煙轉向吸低檔煙以外,更把那部分抽不起煙的人部分推向了非法市場。把煙民推向這個市場,完全與控煙的初衷所背離了。
2、徒增社會成本。
“市場總是能把資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這句話并不是市場派拿來忽悠人的幌子。想一想,你的錢在自己手里,你可以買自己喜歡衣服,跟女朋友看電影,享受一頓大餐,只要是滿足你自己的需求,這些錢對你來說無疑是體現出最大的價值的。如果把這些錢交給一個完全不認識你的陌生人,讓他來選擇滿足你的需求,這些錢對你產生的價值一定大打折扣。同理,提價之前,煙民所耗費同樣的成本,而換來的價值不可同日而語。這是社會成本一。
有人說,政府可以把這些錢加入社會保險,將來幫助煙民戒煙,治療疾病,但最終了落地與時間,需要一定的時間成本,這是社會成本二。
提稅以后,需要加大對于非法市場的管理,這是社會成本三。
對于煙民而言,可能還會增加健康成本,這是社會成本四。
要求提稅,是為了減少吸煙的人數。但是一個人吸煙與否,完全是個人的行為。買什么煙,則完全是市場行為,市場的事情還是交給市場去處理就好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