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香煙是什么?是煙民嘴上的日常食品?還是反煙人士眼中的毒品?抑或只是商人眼中的普通商品?總之,香煙似乎是個矛盾的存在,有人離不開,有人碰不得。2015年6月,北京開始實施最嚴控煙令,不但規定所有公共場所室內禁止吸煙,且加大處罰力度,派千名監管員監督執法。那么,面對這么一個既有人愛,又有人恨的物品,國家實行最嚴控煙令的效果到底怎么樣?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吸煙?筆者認為,對此我們應辯證看待。
想必大多數孩子跟我一樣,第一次知道香煙這個詞,都是從長輩那里得知的。年幼的我們被告知吸煙有害健康,小孩子不可以抽煙,但始終不明白為什么長輩自己還是要抽煙呢?逢年過節時,互遞香煙表示友好;結婚生子時,散煙給客人表示尊敬;獨自休閑時,抽煙可以排解煩悶。喜事臨門時抽“喜煙”,心煩郁悶時抽“悶煙”,香煙的魔力還真大。那時的我們懷著好奇的心理,希望能夠快點長大,親身體驗這具有魔性的東西。
生平第一支煙是在大學時期抽的。大學生告別了多年的苦學模式,開始了相對自由的叛逆生活,不少學生抽起了香煙。有的為了消遣,有的為了耍帥,有的竟已是多年的老煙民,還有的純粹是為了跟風。在室友二手煙的長期熏陶下,本人也有模有樣地嘗試了一支香煙。并不像大多數人所說的會咳嗽,而是有濃濃的煙草味蔓延進身體,很是享受,甚至有點迷醉的感覺。那時看到別人抽煙并不反感,反而覺得是一件很酷很享受的事情。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寶寶,每當看到街上或餐廳里有人抽煙,總會退避三舍。成年人吸煙是自由選擇,可是煙草對孩子的發育存在不良影響,不能讓孩子被動吸二手煙。所以,不少人呼吁吸煙人士在公共場所要有節制。最嚴控煙令出臺后,收獲了不錯的效果。據實地調查得知,大多數餐廳已貼上禁止吸煙的標識,偶有犯煙癮的客人掏出香煙后,服務員也會在第一時間上前勸阻。客人雖有不滿,不過基本都會配合餐廳服務人員的建議,滅掉香煙。可見大家的法律意識開始增強,禁煙效果明顯。
從幼時的好奇,到大學時期的嘗試,又到如今的遠離,可以說,我們要辯證地看待香煙。有人喜歡香煙,因為它能減緩疲勞,讓人忘卻煩惱,還能激發人的寫作靈感。不少文人墨客都是在香煙的陪伴中,寫出諸多流傳千古的名著。不可否認,也有很多人討厭香煙,他們反感煙草的味道,認為吸煙就是吸毒,甚至把很多問題的原因都歸結到香煙上。
當今社會不提倡吸煙,不過只要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應該提倡自由吸煙。我們反對不顧及他人感受的吸煙,尤其是要處罰那些在公共場所吸煙的人。國家出臺禁煙令,很好地保護了公民的權利,規范了人們的行為。所以,請辯證看待吸煙這件小事兒。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