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網易編輯整理 導語:中國不但有世界上最多的煙民,也有世界上最多的二手煙受害者。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眾間的社交活動會逐步增加,公共場所全面禁煙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9月23日,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的推進國家控煙立法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天津、蘭州、青島等16個立法城市的代表共同呼吁制定《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應踐行《公約》精神。
會上發布的倡議書認為,以餐廳為例,作為公眾交往最常用的場所,如果允許設立吸煙區,那么由于煙霧流動,即使在非吸煙區就坐也會受到二手煙的侵害。
如何保護才有效呢?
倡議書指出,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及其《防止接觸煙草煙霧準則》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只有室內場所100%無煙才能保障公眾免受煙草煙霧的危害。
據與會專家介紹,目前世界上已有近50個國家制定和實施了公共場所全面無煙法律。在這些國家,公眾健康、特別是不吸煙人群的健康權益得到了極大保護。這些國家中,有不少是與中國情況類似的中等收入國家。比如俄羅斯,成年人吸煙率比中國更高,冬季氣候嚴寒,但從2013年開始實行全國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執行得非常成功。
對部分立法城市的控煙執法管理者和執法人員的調研結果顯示:實現全面無煙環境,建設無煙社會需要符合《公約》要求的全面無煙環境立法、需要有效的執法、但更需要社會的共識和合作。法律賦予室內場所全面無煙會使執法工作更簡單、更公平,也沒有增加執法工作量和難度。繁瑣的執法程序阻礙了控煙法規的有效實施;設置室內吸煙區或吸煙室妨礙了法規的有效實施。
據了解,中國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締約國,控煙履約也在積極行動。今年的4月,《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被列入國務院2016年一類立法計劃,“在本年度內力爭出臺。”
倡議書直言,在立法的過程中,有關部門提出了全面無煙立法會影響煙草的銷量、會影響就業、會對我國的扶貧工作產生干擾。在公眾已經接受了全面無煙理念的場所內,例如室內公共場所、室內辦公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區實施部分禁煙,允許設立吸煙室等。出臺一部這樣的法律,是否是我國控煙履約工作的倒退?是否喪失了一個負責任的《公約》締約國的底線?
倡議書認為,《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的內容必須有底線,只有保住底線,才能有效保護中國的非吸煙者免受二手煙危害,才能保住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良好的國際形象。
“我們的底線就是: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內全面無煙!控煙不易,道阻且長,但為了數以億計公眾的健康,政策制定者應交出一份讓人民滿意、對歷史負責的答卷。”倡議書如是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