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網絡編輯報道
公元1600年左右,中國福建的水手從菲律賓把煙草傳入中國,中國煙草產業從此開始興起和發展,一場吸煙和反吸煙的博弈也逐漸拉開了帷幕。
徜徉在時光的河流,回顧中國煙草的發展歷程,一部煙草發展史,就是一部煙草控制史。在過去幾百年中,由于煙草的自然和經濟特點,煙草控制伴隨著其發展的全過程,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國曾采取過不同的煙草控制政策。
尤其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批準了第一個針對煙草的世界范圍多邊協議——《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對煙草產業的管制愈加嚴格,并進一步與世界接軌,掀開了中國煙草控制的新篇章。
為更好地推動我國控煙履約工作,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衛生部等八部門聯合制定的《中國煙草控制規劃(2012-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于2012年正式對外公布。這份《規劃》,是新時期全面推進我國煙草控制工作的行動綱領,為中國控煙工作的健康開展指明了路徑與方向。
自《公約》2006年1月在中國正式生效以來,至今已有10年。我國制定的關于煙草控制的第一份《規劃》也已收官。十年履約,三年《規劃》,國家、社會、行業始終以積極負責的態度,推進煙草控制、減少煙草危害、保護公眾健康,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控煙履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彰顯了一個煙草大國、一個行業的責任與擔當。
政府主導 依法控煙
和許多國家一樣,為了限制煙草,我國采取寓禁于征的重稅政策,并通過實行國家煙草專賣制度,控制煙草發展。事實證明,煙草專賣制度本身就是一項最有力的控煙措施,可以防止煙草產業盲目發展,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
《公約》和《煙草專賣法》都是我國加強煙草控制的法律依據,但由于《公約》條款主要是一些原則性、框架性規定,在具體實踐中,需要通過《煙草專賣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才能把《公約》提出的目標和措施落實。
批準《公約》后,在“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工作部際協調領導小組”的指引下,我國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健全政策體系,履約工作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履約之路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控煙。
2015年是近些年來中國控煙履約出臺政策舉措最多、措施最嚴厲、環境變化最顯著的一年。
“禁止在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戶外發布煙草廣告。禁止向未成年人發送任何形式的煙草廣告。”這是2015年新修訂的《廣告法》中給出的規定。
范圍更廣、限制更嚴、界定更明確,此次《廣告法》的修訂無疑進一步擴大和強化了對于煙草廣告的“廣泛禁止”。這一舉動也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政府為保護公眾免受煙草使用成癮之危害所采取的最具成本效益性的措施之一”。
有著“史上最嚴”控煙令之稱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自去年6月1日實施以來,就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該條例規定,公共場所、工作場所的室內區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內禁止吸煙。違者將被處以個人最高200元、單位最高10000元的罰款。
北京控煙條例實施已經一周年,控煙效果已初顯。據中國控煙協會調查顯示,北京公共場所無煙環境明顯好轉。截至2015年11月底,北京市公共場所吸煙人數比例由11.3%下降到3.8%,共有217家單位和98人因違規吸煙受到處罰,累計罰款57萬余元。
由于北京市在控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世界衛生組織授予北京市政府“世界無煙日獎”,北京最嚴控煙行動入選由健康時報社發起評選的2015年十大健康新聞。
其實,除了北京,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共有18個城市在《公約》生效后制訂實施了控煙相關立法,對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作出了規定。全國多個省份還帶頭在全省黨政機關創建“無煙政府”。各級領導干部加強自律,在這場公共場所禁止吸煙“運動”中,發揮了引導作用。國家局機關最先成為無煙辦公樓,以實際行動認真落實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各項規定。
“加大警語字體、增強警語區內文字與警語區背景色差值”,在2015年12月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卷煙包裝標識的規定》中,對卷煙包裝標識警示語進行了更新、更細、更嚴的規定。在《慈善法》《互聯網廣告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也對煙草行業涉及的內容作出了相關要求。在我國政府的主導推動下,一系列與控煙履約相關的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它們成為了控煙工作有力的法律依據和行政保障。
煙草履約 責無旁貸
無論是“努力提升控煙履約形象”,還是“堅持煙草控制做減法”,都體現了國家局對于控煙履約工作的明確立場:吸煙有害健康,控煙勢在必行,履約是義務,更是責任。
多年來,我國煙草行業認真履行《公約》第15條“煙草制品非法貿易”相關要求,持續保持打擊煙草制品非法貿易高壓態勢。充分發揮與公安、海關、工商等部門聯合打假打私工作機制作用,部署開展專項整治“百日行動”,堅決遏制假煙和走私煙反彈勢頭。
在新媒體日益發達的今天,行業更加強了卷煙零售市場監管特別是互聯網涉煙監管工作,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零售市場專項清理行動,有效遏制利用互聯網進行涉煙違法犯罪行為逐步蔓延的勢頭,將全國非法卷煙占國內市場的比重牢牢控制在4%以內,保持全球領先水平。
我國這些打擊非法煙草貿易方面的做法、成效和經驗,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世界衛生組織首個議定書《消除煙草制品非法貿易議定書》就吸收了中國煙草專賣制度中的有關規定和實踐。
控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降低煙草制品對于人類健康的危害。在中式卷煙概念提出的時候,就把降焦減害作為四大戰略課題之一,后來又將卷煙減害列為行業重大專項。多年來,行業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積極研究開發卷煙減害技術,努力實施減害降焦工程。這不僅是一種挑戰,更體現了行業對人體健康的重視,對提升產品品質的更高要求。
為實現降焦減害的奮斗目標,無數煙草科研專家奉獻智慧、揮灑汗水。一項項成果、一個個數據標志著我國降焦減害技術的日趨成熟,一批批低焦油、低危害產品正在走向廣闊市場。
如今,與上世紀80年代初相比,國產卷煙焦油量下降了60%以上,其他有害成分釋放量也不斷降低。
卷煙價格是控煙的一個有力杠桿。正如《公約》第6條就指出,“價格和稅收措施是減少各階層人群特別是青少年煙草消費的有效和重要手段”。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提高煙草稅來實現控煙,包括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這也是煙草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對于中國煙草來說,2015年的卷煙提稅順價無疑是一件載入中國煙草發展史的大事。經國務院批準,自2015年5月10日起,卷煙批發環節從價稅稅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從量稅,國產卷煙和進口卷煙的批發價格、建議零售價格進行調整,這是我國煙草消費稅繼1994年、1998年、2001年、2009年之后的又一次調整。
通過“提稅順價”把提高稅收的效應傳導到消費者,從而對減少煙草消費產生積極影響。2015年,全國卷煙銷量同比上年減少600.5億支,降幅為2.36%,有效達到了通過提高稅收和價格來控制煙草的目的。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杜甫詩句里的美景,也傳遞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然而如今,環境污染、生態退化卻成了必須面對的民生問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刻不容緩。《公約》第18條就對保護環境進行了規定:“各締約方同意在履行本公約之下的義務時,在本國領土內的煙草種植和生產方面對保護環境和與環境有關的人員健康給予應有的注意。”
嚴格監管農藥的使用,推廣蚜繭蜂生物防治技術,開展土地輪作,推廣有機肥、土壤保育,為做到綠色發展、持續發展,煙草行業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保護煙田、保護環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體現了行業控煙履約的責任與擔當。
立足國情 循序漸進
2016年5月31日是第29個“世界無煙日”。雖然今年的主題是“為平裝做好準備”,然而控煙輿論的焦點卻更多地集中在了“全國性控煙立法”,究竟是為何?
原來,《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這一全國性的控煙立法,將于本年度出臺。然而,據參與條例起草討論的專家介紹,條例草案的最新版本,已將“全面禁煙”修改為“選擇性禁煙”,出現了“餐廳、酒吧、咖啡廳等娛樂場所可以設吸煙區”等條款。
一時間,公眾對從“全面禁煙”到“選擇性禁煙”的變化“褒貶不一”,一些控煙人士甚至發出了國家控煙立法“開倒車”的言論,苛責我國控煙履約工作。這也再一次警示大家,中國的控煙履約正面臨著“片面化、絕對化、擴大化”的過激傾向。
當前,煙草控制措施變得日趨嚴苛,無煙環境的創設力度不斷加強,以提高控煙能力為主要特征的控煙呼聲不斷高漲,針對這些問題,應如何更好地推進我國煙草控制工作,進一步提升煙草行業控煙履約形象?
首先必須堅定立場,對待控煙保持依法、理性的態度。關于煙草,國家的總基調是“控”而不是&ld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