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杭州日報》報道 說到浙江省杭州市的斑馬線前讓行,全國人民都會點贊,作為美麗的風景文化名城,杭州的控煙修法能否借鑒這一舉措呢?
出門在外,經常見到不少“癮君子”,無視公共場所的控煙規定,不在乎不吸煙者的公民權益,更不聽周圍人的勸阻,點燃一支卷煙自我陶醉。這種行為,將眾多不吸煙者置入被動吸煙的境地。
控煙應參照立法嚴格的城市
2010年3月1日《杭州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實施以來,杭州控煙執法已進入第7個年頭。通過杭州市衛生監督部門的廣泛宣傳和嚴格執法,全市人群的吸煙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杭城的控煙工作得到了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國家控煙辦等部門的高度認可。
一位同事說,她在杭州待慣了,每年過年回老家聚餐時,室內和公共場所到處彌漫著煙草煙霧,這讓她很不適應。
還有一位友人,由于工作需要經常往返北京和杭州兩地。他發現,北京的控煙立法比杭州嚴格許多,在餐館就餐,幾乎看不到吸煙人群。但一回到杭州,總能發現有人在餐館吸煙。兩位友人的見聞說明,與沒有控煙立法的城市相比,杭州已經走在前面,但與立法嚴格的城市比,還存在諸多不足。
杭州市拱墅區衛生監督所曾做過一個針對吸煙污染指數的調查。工作人員在對網吧空氣質量監測的過程中發現,16家網吧內正有人吸煙,監測發現這些網吧的室內PM2.5數值的平均值,是室外平均值的5.6倍,最高的竟達16.5倍。KTV的情況也很嚴重,在有人吸煙的包廂里,PM2.5的平均值是室外的3.6倍,最高的達到6.3倍。這些由香煙產生的PM2.5,還會附著在窗簾、沙發等處,在密閉的環境里久久不能散去。
“海麗娜試驗”揭示無煙前后驚人對比
許多人不知道,香煙是一種錯誤的譯法。英文單詞“cigarette”,原意里沒有一絲一毫“香”的含義。大支卷煙的英文是“cigar”,后綴“ette”,用來表示小支卷煙。最早翻譯成香煙要追溯至20世紀初,國外煙草公司初進中國的時候,將它翻成了“香煙”,那時,全世界對于煙草的危害都沒有足夠認識。
天然的煙草是沒有任何香味的,燃燒后只有辛辣味,所有的香味,都是由于后天添加了香精和香料。煙草加香技術,就像雞尾酒調制一樣,是各個品牌卷煙之間區分的重要標志,就像廚師炒菜調味一樣,這種技術是煙草業的核心工藝之一。
“戒煙限酒”,這句話許多人耳熟能詳,相對于酒,煙草百害而無一利。
國際防癆和肺部疾病聯合會控煙媒體官員王芳說,美國蒙大拿州首府海麗娜市,曾做過一個禁煙前后醫療情況變化的試驗,名叫“海麗娜試驗”。
2002年,海麗娜市通過了公共場所全面無煙法令,隨后的半年內,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人數就下降了40%以上。遺憾的是,半年之后,勢力強大的煙草業發起訴訟,法院又撤銷了無煙法令,于是海麗娜市的心肌梗死入院人數又開始反彈。由于之前海麗娜市的心梗病人數字已足夠震動民眾,蒙大拿州最終在2005年通過了餐館無煙法令,直至2009年,蒙大拿州的所有酒吧和非原住民區域的賭場,都實現了全面無煙。
控煙工作要念念“緊箍咒”
全面無煙任重道遠,杭州的控煙工作也該念“緊箍咒”了。
每個人都有選擇吸煙的自由,別人無法干涉,享受吸煙的愉悅,必然冒著疾病的風險。但吸煙者也應該懂得,這種冒險的行為,不應該干涉他人不吸煙的自由。對于自由的尊重是雙向的,這是起碼的文明準則。捫心自問,我們是否也能做到尊重他人、文明吸煙?
沒有人限制你抽煙的權力,但需要吸煙者懂得,不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在公共場所抽煙。室內禁煙已經是國際化大都市的標配,亞運會開幕在即,杭州在向國際化邁進的路上,不能被煙草拖了后腿。否則無論我們的場館建設得多好,那些隨處可見的吸煙者和煙霧,都將白費控煙的一切努力。
相關控煙專家倡導,停止二手煙,推動百分百無煙立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