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搜狐公眾平臺報道 最近一篇發布在《赫芬頓郵報》的文章,提出了對電子煙在醫藥藥品治療方面的功效問題,主要針對的是藥用患者和電子煙使用者;事實上,這不僅僅只是一個想法,現在有許多大型制藥公司正在積極探索使用電子煙霧化器的藥用效果。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想到用電子煙的方式來進行藥物治療?
關于電子煙如何歸類,這是一個值得謹慎思量的問題!
其實不然,電子煙可以使藥物安全快速地進入人體血液并使之迅速產生藥效,另外它還避免了病人需時刻攜帶藥片的不適感,即便是完成吸入后,也能確保患者接受穩定劑量的藥物治療,同時減少了常人很多用藥的煩惱!
目前的試驗,用于電子煙藥物治療的是醫用大麻,不同于普通吸食大麻,醫用大麻不會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因為醫用大麻并不包含“食用大麻”里那些大劑量的上癮致幻成分。我們都知道,醫用大麻主要是用來治療疼痛、焦慮、抑郁、失眠等癥狀,但自從使用電子煙進行藥物治療后,這種藥效可以從早前的20分鐘延長至現在的90分鐘,這結果著實讓人欣慰!
如果說電子煙的醫用大麻治療還只是試驗階段,那么電子煙在癲癇藥物治療方面的作用同樣卓有成效!
Alexza制藥公司(抗癲癇藥物的創造者),剛剛結束了一項研究,初步結果顯示,在預防癲癇發病速度對比情況下,吸入藥物的治療比注射或者服用藥片來得更有效些!而且這項研究成果將會在后期全部公布。
說到這,不禁要問,為什么大型制藥公司熱衷于對電子煙的臨床藥物應用?
很簡單,電子煙雖然模擬了卷煙的吸食習慣,但又不全是煙草制品。作為電子煙,煙液還有一定的配方權,歸屬于醫療器械,在醫學臨床實驗上這種裝置的使用途徑不在少數。尤其是針對一些吸入藥物的輔助治療,電子煙的藥效在上述的藥物臨床實驗中,已經有了初步的良好效果。
不光是藥物治療,電子煙的替煙效果同樣有目共睹。
“電子煙為何會存在?主要是因為藥物的戒煙成功率低,”國際著名的心血管專家Farsalinos博士說,“我們所知道的尼古丁替代療法、口香糖和貼片的戒煙成功率僅為6%,甚至更低。已經被批準使用的戒煙藥物的戒煙成功率也非常低,不到20%。我認為電子煙可作為一種吸煙替代品來使用。”
在電子煙的科學治療下,數以萬計的傳統煙民擺脫了卷煙的長期荼毒,全球電子煙的銷售額也高達數百億美元,發展勢頭仍然持續飆升。就在前不久,英國藥品管理局也承認了電子煙產品市場的合法地位,并頒發了相關的產品輔助認證。而且在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電子煙就被歸置為用于替煙的醫療器械工具和藥品,同時還被納入藥品監管的體系。
不僅如此,部分臨床研究的醫生也都紛紛建議使用電子煙。
之前,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128名研究員,就曾對電子煙的健康風險進行了相關研究,其中67%的人認為電子煙有助于吸煙者戒煙;65%的認為,消費電子煙與消費普通煙草制品相比,可以降低消費者患癌癥的健康風險;35%的研究員曾向那些吸煙患者推薦過電子煙產品。而且最終數據顯示,在患病的吸煙者當中,高達80%的人表示,多數醫生曾向他們建議過可以用電子煙作為普通煙草制品的替代品。
同時,英格蘭公共健康委員會也希望藥用電子煙盡快上市,盡早納入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HS的處方藥用范圍,可以把電子煙像開消炎藥一樣提供給重度煙癮者。
如何監管?這是個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問題。時間才是最終檢驗的標準。
然而,《金融時報》卻指出將電子煙歸于藥品監管體系下,同樣是有風險的。如果作為醫療器械和藥品出產,那意味著電子煙產品要執行更加嚴苛的生產質量標準,這對小型電子煙企業而言是不利的。其實不然,歸于藥品還是煙草,電子煙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證據來證明,所以時間驗證才是關鍵!
關于電子煙,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民眾,最終尋求的無非是產品安全質量問題及對人體健康長期潛在的影響。而這些,在醫療體系的監管下,可能會更加信服于民眾和監管機構。盡管要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但是對于一項利國利民的“公共健康改革”而言,暫時的“斡旋”其實更能給予電子煙堅實有利的支持!
作為全球電子煙生產大國,90%的電子煙產品均來自中國,而在國內電子煙監管還尚屬空白。由于電子煙含有尼古丁,這種成癮性的物質理應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按藥品進行監管;如若交由煙草局管理,雖然會使電子煙市場曾爆炸性增長,但最后仍會遭致諸多詬病。
其實要想做到這一切,如何正確對待電子煙,相信越來越多制藥公司和醫療機構會給我們一個更為清晰和滿意的答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