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條自主設計、自主改造、自主實施的安全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地下管廊監控系統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阜陽卷煙廠新廠智能化建設又向前邁出了可喜一步。
數字化發展,智能化集成,是阜陽卷煙廠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如何借助互聯網思維,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管理措施來實現管廊的安全管理,是擺在阜煙技改后急需破解的一道難題。
題已出,如何解?站在“求解”的十字路口,阜陽卷煙廠動力車間自動自發、敢于嘗試、大膽創新,以思想上的“破冰”轉化為行動上的“突圍”,自主開發智能化監控系統,以項目攻關硬核舉措交上了一份可行、管用、高效的滿分答案。
曲突徙薪,“吹”響風險排查集結號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上”型的地下管廊串聯起了卷煙工廠的電力、熱力、消防、通信,承載著阜煙的生產和安全。但其內部分布了較多危險介質,肩負著消防用水、高低壓電、蒸汽、工藝生產用水、壓縮空氣、信號電纜等重要能源介質的遠距離輸送。
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生產中斷等事故的發生,起于片刻放松、起于心存僥幸、起于視而不見。而習慣于把風險隱患考慮在前,是為了以更快的速度響應,更好的手段解決,最大化減小事故造成的影響。地下管廊的建設,行業工廠內一無經驗借鑒,二無標準參照,過程安全管控難題躍然紙上,擺在突出位置。
“沒有相同案例,就尋求相似案例,識別和杜絕風險隱患是當務之急。”動力車間主任邵偉向項目攻關團隊發出集結令。
至此,查找地下管廊風險隱患的集結號悄然拉起,項目組成員堅持從零做起,認真查找和學習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規范,尋求規范依據,對照現場環境仔細摸排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就此打起了對管廊隱患風險識別的“狙擊戰”。
上下聯動,“拉”緊安全管控預警弦
上下同欲者勝,左右其一者強。緊緊圍繞地下管廊潛在的風險隱患,動力車間多次召開項目推進會,把能源介質和周邊環境同步納入到安全管控的范疇。
“蒸汽管道易產生水錘,嚴重的時候會引發管道劇烈振動,可以振動傳感器實現監測。”
“管廊內有多組開放集水坑,坑內污水長期存放會產生硫化氫危險氣體,需要定點加裝氣體傳感器。”
面對著各類潛在風險隱患的預警檢測手段,項目組成員從“技防”出發,抽絲剝繭,找出關鍵特征,仔細推敲,創新性地提出了“用振動檢測預判蒸汽管道水錘異常”“定點布置氣體傳感器監測環境不良氣體含量”“監視視頻與設備故障聯動”“預判管道大流量泄漏”等安全監測和預警方法。
隨著各類技術方案的逐一驗證和確立,一套集環境質量和管道狀態監測、異常狀態預警報警、現場端與遠程端交互對講、火災水淹重大危險場景應急響應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智能化地下管廊建設藍圖愈發清晰。
科學施策,“彈”奏數字分析協作曲
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布線安裝、編程調試、上位顯示、數據采集、建模分析、功能完善、測試驗證,在信息化平臺統一建設標準的指導下,項目組制定施工路線圖、把握項目進度節點,一步一步將方案和想法落實在地下管廊的每一個細微處。
經過100余天的不懈努力,在阜陽卷煙廠員工的手中,地下管廊的智能化監控系統終于從“藍圖”變成了“實景”。現如今,操作人員再也不必頻繁地奔波于狹小的地下空間,在中控室即可實現對其24小時不斷段的監控。走進現場,有序分布的可視對講攝像頭,可實時與遠程端保持聯絡,遠程巡檢、異常問題確認、安全警示提醒等功能共同守護著這一卷煙工廠能源生命線。安裝在現場不同功能的檢測器件,實現了管廊內環境氣體質量、有害氣體濃度、蒸汽管道振動、電氣火災等多種在線實時監測;紅色醒目的彈窗設置,實現了對異常故障信息的及時判斷,縮短了應急響應時間。
馳而不息,“唱”好智能工廠壓軸戲
匠心獨運丹青手,萬里山河起宏圖。投入使用后的地下管廊智能化監控系統,讓153個變量、62個報警點做到了應采盡采。技術手段的充分應用,實現了由“人眼”到“數字眼”的轉變;智能化數據分析模式的建立,實現了“人腦”到“數字腦”的升級。
“地下管廊就像是‘卷煙工廠的能源生命線’。近三百米的管廊長度、幾十條密集分布的管道和電纜、再加上狹小的有限空間,建設完成智能化監控實屬不易。最初外商建設報價要一百多萬,咱們自己建成只花了十余萬。節約了資金不說,更關鍵是鍛煉了隊伍,提升了創新實力。”項目負責人邵偉自豪地說道。
投入使用后的地下管廊智能化監控系統,是阜陽卷煙廠打造智能化、綠色化工廠目標的大膽嘗試,更是卷煙工廠邁向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如今,在阜陽卷煙廠數字化應用場景遍地開花:智能排產和調度系統,通過建模和仿真將生產安排得有條不紊;卷包數采系統,融合了設備、質量和生產多方數據資源,讓機臺眾多指標一目了然;基于5G技術的智能照明系統,可實現不同模式不同場景的集約化管控。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