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
對于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魯納鄉獅子村所有村民而言,是條條硬化路通村組、種出來的農作物有銷路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對于云南省中煙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駐獅子村的第一書記虎志剛而言,是即使有一天駐村工作隊撤離了,也能給村里留下可持續發展的富民產業。
對于種植能手柳開潤而言,是入股村集體企業、拓寬增收渠道的“前衛”觀念。
從2015年至今的8年時間,在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獅子村基礎設施得以完善、公共服務得以提升、產業得以進一步發展,無論鄉村形貌還是群眾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
四月,記者走進這個地處大山深處河谷里的鄉村,來看一看取得的成績背后所下的硬功夫。
宜居宜業:村寨一天比一天美
牛欄江沿岸披上了綠色的盛裝,一條條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戶,村容整潔美、日常生活美、生態環境美的田園式村莊呈現在眼前。和村民段開紅記憶中的“晴天塵土飛揚,下雨天要穿長筒雨靴才能出門”的情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2015年,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對獅子村進行脫貧攻堅定點幫扶。自此,駐村工作隊隊員和獅子村基層干部、村民齊心協力,修路、建農貿市場、建水利工程等項目接連推進。
牛欄江兩岸,一邊是會澤縣魯納鄉獅子村,另一邊是宣威市務德鎮新華村,沿江兩岸有3000余戶村民隔河而居。
每逢屬豬日和屬蛇日都是獅子村的趕集日,牛欄江對岸村民也早早拉著自家的農產品,三五成群地走過“紅獅橋”,來到獅子村農貿市場做起生意。在150個規范攤位和10間商鋪里,肉類海鮮、水果蔬菜、日雜百貨一應俱全,這個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農貿市場擠滿了人,熱鬧非凡。
獅子村有著200多年的趕集歷史,然而,幾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獅子村黨總支書記付兆榮回憶,2018年建成農貿市場之前,村民就沿著村里的主路支起攤子,售賣小鍋酒、蠶豆、水果、餅干及日用百貨,路被堵得水泄不通。2019年建成“紅獅橋”之前,對岸村民想要前來做買賣,就需要繞道六七公里。“河兩岸人員往來方便了,對面的人過來做生意,獅子村的經濟發展被極大帶動了。”付兆榮說,“每個攤位每年200元的租金,也從一定程度上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眼看村寨一天天變美,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紅火,“我現在充滿干勁兒。”段開紅堅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精準施策:蜜桃產業漸入佳境
站在獅子村法那么村民小組所在的山頭上放眼望去,從山頂到山腳,山坳里種滿了蜜桃樹,足有150余畝。這便是獅子村新建成不久的金秋蜜桃產業基地。
“別看現在只有半米多高,明年就能掛果了。”虎志剛是2021年5月來到獅子村駐村的,“剛來時我就在想,中央提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5年過渡期,我能為村里做些什么打基礎又管長遠的事?”
帶著思考和責任,虎志剛很快把目光鎖定在鄰村的金秋蜜桃上。2021年中秋節,他到隔壁村種植基地調研,第一次嘗到金秋蜜桃,酥脆香甜,每斤10元還供不應求。“獅子村和鄰村氣候條件差不多,不如我們也搞個金秋蜜桃種植基地。”回村后,虎志剛很是“心動”。
經過反復琢磨、討論、分析、研究,“心動”終成行動。2022年10月下旬報方案、11月上旬方案獲批準、12月下旬150萬元項目資金全部到位、2023年正月開工建設,歷時一個多月竣工。可謂“雷厲風行”。
“公司對于村里的幫扶工作,只要項目建設方案是切實可行的,向來都給予最大程度支持。”用活駐村幫扶力量,是虎志剛駐村近兩年來時刻在想在做的事。
從前期調研、立項、規劃到最后實施,看似“絲滑”的流程背后,飽含著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良苦用心。虎志剛說,因為居民戶數少,一直沒有實現硬化道路通組入戶,把金秋蜜桃產業基地建在那里,就可以實現產業發展和改善村民出行條件的“雙贏”。
從山腳到金秋蜜桃種植基地,是新鋪的1.7公里水泥路,急彎和陡坡無數。很難想象,過去村民踩著紅土深一腳淺一腳的回家路該有多艱辛。好在,路通了、產業也漸入佳境。“我們的桃樹3年進入盛果期,保守估計毛收入每年有200多萬元。”虎志剛帶著獅子村下了一盤“一子落而滿盤活”的產業棋。
爭當股東:觀念一變天地寬
四月中旬開始,村民柳開潤就真正進入了他的農忙時期。除了150畝蜜桃樹要管護外,林下還要套種美人椒。
皮膚被烈日曬得黝黑,而柳開潤在金秋蜜桃產業基地干勁是最足的,或者說,他是最有獲得感的人。“因為我是股東。”說這話時,柳開潤神情驕傲。
“占地150畝的蜜桃基地,是從40多戶村民手里流轉過來的。多的十幾畝,少的兩三畝,每畝流轉費700元。”虎志剛介紹,柳開潤家有15畝地,每年可以拿到1萬多元流轉費用。
觀念一變天地寬。柳開潤不要錢。“加入進去,跟著你們干!”他找到村“兩委”商量,想以土地和技術入股到村黨支部領辦的會澤縣魯納鄉獅子村學友種植專業合作社。
“讓村民成為股東,不僅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問題,也能讓鄉親們在鄉村發展的過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虎志剛介紹,投資收益由合作社、村集體和村民共享,一部分定期分紅,另一部分用于村里的公共設施建設,提高農民的參與意識,讓群眾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更有參與感和獲得感。
土地和技術入股,在全國許多地方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可比起“錢裝兜里安全”的想法,柳開潤的觀念是一種主動意識、一種覺醒、一種內生動力。而且,柳開潤顯然不是“甩手股東”,他實實在在地參與到了每一個生產環節。
獅子村“股東”柳開潤,用其覺醒的觀念為農村“三變”改革中農民變股東增添了最生動的注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