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蚌埠卷煙廠不斷追求制梗絲精益制造的改良之年。
面對市場需求和公司內部協同需求,數月前,安徽中煙交給蚌埠卷煙廠一項任務:承擔包括合肥卷煙廠、蕪湖卷煙廠和本廠在內的梗絲供給。
一時間,一道難題擺在蚌煙人面前:當前的梗絲生產狀態和外運模式遠不能滿足新的需求。
如何通過精益生產實現梗絲生產“突圍”?
難題當前,蚌埠卷煙廠拿出“三招”破題攻關。
精益提質,聚焦工藝改良,“破質量關”
“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產品。”走進制絲車間,這行字映入眼簾。
近年來,廠黨委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宗旨,將精益生產放在關鍵位置。
為保障增產關鍵期的梗絲質量,蚌埠卷煙廠多措并舉,以精益為基底,以提質為目標,有序推進關鍵舉措,聚焦梗絲工藝質量改良。
在梗線全流程寫實測試中,專家組通過實際原料、設備和產品狀態,對制梗絲參數、指標、工序等六大模塊提出全線優化建議。
為更好研究中細支卷煙的梗絲改良方向,車間派工藝員到兄弟單位了解同批原料在不同設備上受加工特性的影響程度,進而尋找自身質量提升的關鍵要素。
車間同步策劃了數次制絲工藝專題講座、沙龍活動,質檢科也同期推出卷煙工藝質量競賽,旨在鼓勵員工提高對工藝質量的認知。
中控操作工開展多輪研討,適應新模式對工藝參數的影響,不斷精進滾筒溫度調節手法……
在制絲車間、質量技術科等多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外運梗絲工藝參數更加科學合理、貼合來料狀況,切梗絲水分合格率同比提升26.4%,切梗絲厚度合格率同比增長6.4%,梗絲品質實現平穩提升,順利通過公司驗收,為梗絲順利外運夯實了“質量精益”的基礎。
精益增效,協同過程全鏈,“破過程關”
為應對梗絲增產帶來的生產壓力,制絲車間協同生產科對生產全鏈排查梳理,對關鍵過程定制優化,像“擠出海綿里的水”一樣,嚴格把控生產間隙和批次排布。
早在2023年下半年,為提升異地供絲綜合能力,制絲車間未雨綢繆,對半成品外運區集中開展立庫改造項目,實現裝箱系統智能化改進和儲存規模超50%的提升,為產量提升后外運容蓄工作打通梗絲“蓄水池”。這也為超前生產、均衡排產以及協調梗線自用外運生產周期提供了先導性條件。
經過科學實驗,梗絲生產線原梗儲柜雙柜進料優化為單柜進出,協同MES和PMS系統電控程序設計升級,實現首批生產提前啟動、批次間隔縮短,周產能同比提升13.2%,每周梗絲增產約10噸。僅今年五月,梗線自用梗絲產量同比增幅69.4%,外運梗絲量同比增幅33.3%……
在精益籌謀下,關鍵過程持續改良、生產間隙逐步優化、系統控制得以增強,梗線生產效能極大提升,生產全鏈逐漸適應增產壓力,異地供絲開局良好。
精益降本,完善物耗管控,“破成本關”
精益制造的核心,是減少浪費,優化成本。
今年以來,根據安徽中煙的決策部署,廠黨委高度重視成本管控工作,對制梗絲生產和外運工作的精益降本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直以來,制絲車間不斷為降低煙梗造碎率,提升煙梗原料使用價值和綜合利用率進行著努力。在歷次物耗管控會議中,車間都強調“精益降本”,要求對增產后的梗線進行主動跟蹤,并籌備了周密的物耗測試。
測試組從投料、回潮、壓梗到摻配、外運,每一環節都密切跟蹤記錄,對27項關鍵物耗數據,建立全流程物耗采集和分析表單,計算過程損耗并得出投入產出比,做到“邊實踐、邊完善、邊探索、邊提高”,通過定期召開總結分析會,集中研討,擬定梗線物耗持續改進方案。
上半年,制梗絲環節在完成生產計劃的前提下,原輔材料物耗考核指標均優于標準,無疑為破解梗絲造碎難題和制梗絲生產全鏈實現精益降本目標,注入了有效的“助力劑”。
在制梗絲生產改良這條路上,蚌埠卷煙廠通過“提質、增效、降成本”三條路徑,實現了精益制造的“破題有道”。伴隨著梗絲外運工作的逐步穩定,蚌埠卷煙廠將打好“質效提升三年攻關”收官之戰,為安徽中煙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