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云南中煙楚雄卷煙廠制絲車間技師工作站燈火通明,老、中、青結合的制絲車間電氣同心QC小組討論正激烈。
“不行不行,將耙釘和抄料板高度統一降低后,物料隨著筒體順時針旋轉后下落高度降低,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碎片煙葉產生,但是結塊煙量肯定會增多,松散效果變差,出口水分合格率還是得不到保證。”高級技師李坤否定了這一方案。
“如果能將耙釘和抄料板按從低到高排布形成坡面角,讓拋料點呈現坡面下降,或許能有用。”剛進廠沒幾年的小李怯怯地提出了新點子。
正在苦思冥想的“創新能手”郭雄偉眼前一亮,“這方法可以試試,咱們可以根據煙葉的物理和力學結構進行模擬……”
仿佛在幽暗的隧道中發現一縷微光,幾位小組成員大受啟發,紛紛發表看法。李坤更是說干就干,幾筆劃出一張草圖,邊比劃邊說:“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可以根據試驗結果設計新的松散導料裝置……”旁邊的幾位機修“老把式”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車間副主任柳志輝當即拍板,“這個可以有,你們明天就動手,越快解決問題越好。”
“我們還可以嘗試將前饋比例加水改為系數加水,將出口與入口水分偏差值納入加水量計算。”“QC達人”李麗娟針對另一條主要原因提出新的改進思路。
“電氣牛人”楊世學補充道:“有一個難點得解決,咱們得開發一套加水系數的尋優算法,對每一個批次進行修正。”
小組成員中的幾位程序愛好者對此當仁不讓:“這個就交給我們了。”
意見達成一致后,大家方才安心地下班回家。此時已是凌晨1點。
這是幾個月前楚雄卷煙廠電氣同心QC小組共同經歷的一個夜晚,對于這個成立于2013年的QC小組來說,這只是很平常的一次團隊“聚會”。十年來,他們無數次行走于車間的大小角落,尋找可能存在的質量風險點,將持續改進進行到底。“同心同向同力”的活動宗旨引領他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帶領一個個新員工從“技術小白”成長為“修理工”“技術能手”或走上管理崗位。
幾天前,三位年輕的QC小伙伴帶著《提高潤葉加潮工序出口水分合格率》成果登上全國煙草行業第三十四屆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成果發布會現場,并取得二等獎的好成績,這對他們來說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點。他們始終堅信,流下的每一滴汗水、走過的每一步險阻,都是生命中的養分,在靜默中積蓄力量,終有一日會成為照亮夢想的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