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煙青島卷煙廠員工進行遠程巡檢。周湘山攝
山東中煙青島卷煙廠中控室。李曉輝攝
近年來,在數字化浪潮下,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青島卷煙廠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點帶面推進智能制造,由表及里推動“兩化”融合,以數字化新引擎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使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高起點奠基
青島卷煙廠充分借鑒先進企業的經驗做法,對標智能工廠標準,確定“類腦指揮智能化、無人生產標準化、虛實聯動透明化”項目建設目標,描繪出智慧工廠藍圖。
青島卷煙廠具有較為完備的技術裝備基礎、良好的信息化基礎和扎實的人才基礎,擁有較為完整的信息化系統體系架構,這是推進數字化轉型的獨特優勢。
青島卷煙廠信息管理處處長孫熠說:“我們的問題不是系統太少,而是系統之間各自為戰、信息不互通。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信息孤島’!”
立足數據采集工作,青島卷煙廠積極打造開放、共享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具有高度安全性、規范性、整合性和可擴展性的數據采集;搭建工業無線傳感網,完善工控網絡環境,實現全面感知、物物互聯。
數據有了,怎么用起來?青島卷煙廠搭建大數據平臺,對采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處理,統一納入工廠匯聚中心,為關鍵過程質量智能控制、數字孿生體構建等提供計算和數據服務能力,實現數據標準化、資源化管理。
多方位筑臺
在制絲車間中控室,操作人員點擊生產鍵,系統會自動完成工單申請、下發PLC、參數驗證、進出柜選擇等一系列操作。“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智能制造平臺,只是智能制造項目呈現出來的、可感知的一部分。”智能制造項目組成員湯學超介紹道。
青島卷煙廠智能制造平臺采用“4+1+1”模式,覆蓋生產、管理等多個方面,有效促進了生產效能提升、生產成本降低、產品質量穩定。
模擬生產計劃,降低生產成本。智能制造平臺依據原料、設備等因素,對生產計劃進行模擬驗證,根據需求變化和生產實際及時調整排產計劃,自動驗證工藝參數符合性,實現精益生產,促進資源利用最大化。
監控生產過程,迅速解決異常。智能制造平臺運用3D可視化技術同步映射生產過程關鍵指標,使生產監控人員及時全面掌握生產狀態,根據提示完成遠程操作,并通過建立過程異常規則庫和關聯分析模型,實現異常狀態實時預測預警,指導現場人員快速精準解決問題。
深度運用數據,提升管理效能。智能制造平臺自主收集、分析、挖掘工藝、設備等相關數據,建立多數據源相關性分析模型,為生產經營決策提供有力數據支撐,為管理和技術改善提供數據助力。
應用智能模型,減少質量波動。通過建立工序智能控制模型、工序間聯動控制模型,提升設備加工精度,減少人工干預和環境變化造成的產品質量波動。
據統計,智能制造項目試點實施后,噸煙絲斷流時間縮短40%,回潮、加料、烘絲工序出口物料水分標偏分別降低0.24%、0.42%、0.04%,設備綜合效能提升8.5%,年節約能耗600噸標準煤。
全鏈條育才
青島卷煙廠統籌智能制造項目推進與人才育成,全鏈條培養可用之才。
建立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人才育成創新工作室,是青島卷煙廠加強信息技術人才儲備的一項重要舉措。該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6月,確定了10個培養方向。工作室學員深度參與智能制造項目建設,共同完成信息化項目課題。工作室培養出一批既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技術,又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實際的骨干人才。
湯學超就是工作室培養出的一名優秀業務骨干,他全程參與了智能制造項目建設,對項目平臺如數家珍:“我們的智能制造項目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知識庫平臺。這個平臺通過建立知識及創新系統,實現生產全流程相關知識、經驗的信息化管理,打造‘人人可編制、人人可討論、人人可修訂、人人可受益’的智慧社區,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知識生態系統,促進職工技術技能水平持續提升。”
未來已來,時不我待。青島卷煙廠將著力“轉思維、轉組織、轉模式、轉手段”,加快推動“上云、用數、賦智”,在數字化浪潮中勇立潮頭、逐浪前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