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只要是在室內,有屋頂的地方都應該禁煙。”在調研中,陳靜瑜發現,很多場所的室內都專門開辟了吸煙場所,比如機場有設置吸煙室。他認為,“這不合理,相當于變相鼓勵抽煙。” ?他將在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盡快出臺國家〈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的建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的越發關注,吸煙害健康基本已經成為全民共識,不在公共場合吸煙也得到了人們甚至包括大多數煙民的大力擁護,陳靜瑜代表的提案應該會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和贊同。
對于陳靜瑜代表關于室內公共場所必須全面禁煙的建議,我腦海里第一反映是閃現了幾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畫面。
畫面一
春節期間乘坐火車,到了火車站候車室,就看見有一位年輕人向工作人員詢問吸煙室在哪里,被告知——我們車站沒有吸煙室。于是,那位年輕人又希望提前進站,到站臺上去吸煙。但遭到了拒絕。如果人人都像他這樣,煙癮上來了就提前上站臺,那么車站的秩序豈不要亂套了?還記得一次,我和幾個同事去西安,其中有一位煙癮特別大,坐了一個小時實在熬不住了,正好中途停車,他立即跳到站臺上過癮。沒想到列車很快關閉車門了,嘟嘟嘟聲一響,他一看,壞啰,在車門關閉的最后一秒如豹子般傳了進來。真是好險啊!如果他人沒有鉆進來,衣服被車門夾死,而車子又啟動了,人就會有生命危險。(見報道比“吸煙影響健康”更可怕的是沒有合規的吸煙場所)
?
畫面二
春節期間,記者在北京市崇文門搜秀商場4層北側的衛生間外,能明顯聞到煙味。推開男衛生間的門,有兩名男子正在里面吸煙,其中一位是商場餐館的工作人員。這處衛生間面積不大,加上兩個吸煙者就更加擁擠,狹小的空間內氣味十分嗆人。(見報道公廁、車庫成“吸煙室” 商場人員勸阻難)
?躲在商場衛生間吸煙的人
畫面三
在北京一商場停車場的角落里,一位父親正在哄年幼的女兒上車,但是父親的手中卻夾著一根兒還沒熄滅的香煙。直到煙抽完掐滅了才上車離開。停車場內“禁止吸煙”的標識隨處可見,然而保潔人員的簸箕里卻經常出現煙頭、煙盒等垃圾;部分車位周圍的地面也能看到煙頭和煙灰。一名保潔員說:“每次在地下車庫走一圈,簸箕里至少能掃出十幾個煙頭。周末的時候更多,一天得有幾十個。”(見報道公廁、車庫成“吸煙室”?商場人員勸阻難)
?其實以上三個畫面非常常見,數不勝數。由此可見,有煙癮的人,一日不得脫離抽煙的困擾。香煙對于他們來說,就是生活必需品,時時刻刻都不能遠離。否則生活狀態就會焦躁不安,感覺到難受。
也正基于此,我對陳院長提到的——“只要是在室內,有屋頂的地方都應該禁煙”,不允許餐飲場所、娛樂場所、住宿場所、機場航站樓等室內公共場所設置吸煙區域這一提法不敢苛同。
有時候,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美好的理想與真正的現實之間,是需要妥協的,是需要有一個緩步前進的過程,正如花兒的開放,并不是象電視里演的那樣剎那間盛開,而是緩緩的有一個逐步盛開的時間。
著眼于我國有三億多煙民的現實,尊重他們的需求和安全,也是人性化推進控煙進程的體現。從國情和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合理設置吸煙場所,一方面可以為吸煙者提供相對分離且安全的吸煙場所,一方面也能進一步倡導文明吸煙行為。吸煙室可以相對隔離吸煙人群和非吸煙人群,預防和控制被動吸煙,更好保障公眾健康權益;還可以逐步減少和避免吸煙者隨處吸煙、隨意丟棄煙頭,助力改善城市環境衛生、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并且能很好地緩解控煙執法難度大、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推動控煙政策更好落地。
到處找不到合法合規的吸煙之地,其實不止抽煙的人難,管理的人也難。餐廳、商場等地之所以控煙難,就是對吸煙者勸阻難,這也是現實問題。
在一定區域內設置吸煙點或吸煙區,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據調查,在全球最繁忙的50個機場中,日本東京羽田國際機場、阿聯酋迪拜國際機場、法國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等27個機場設立了室內吸煙室,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等23個機場設立了室外吸煙區。
相比于為一解煙癮而在列車車門關閉的最后一秒飛身而入的乘客,冒著冷眼和嘲笑忍著異味在衛生間偷偷抽煙的顧客和在停車場的角落里一邊哄女兒一邊過煙癮的消費者,我還是覺得,對他們來講,比“吸煙有害健康”更重要的,是一個合理合法的公共吸煙室。他們也是人民群眾,他們只是煙民不是壞人,他們的權益也需要得到重視和保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