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煙草專賣局研究起草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但業內人士認為,僅有此還不夠,整治眼下亂局,出臺電子煙國家標準是當務之急。
過去多年來,由于行業門檻低、盈利空間大,大批掘金者入局電子煙市場。有報道顯示,目前電子煙生產的各個環節包括組裝都可以外包,出廠價30元不到的電子煙,在市場上可賣到300元左右,利潤率超過900%。
一路狂飆增長的同時,電子煙也潛藏著一系列問題。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正是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影響。套上炫彩的外殼,裝上口味多元的煙彈,在社交短視頻的推波助瀾和花式營銷下,電子煙披上了時尚、健康的外衣,許多青少年認為吸食電子煙是一種新奇、無害的潮流,成為“電子煙民”。中國疾控中心2014年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煙草調查報告》結果顯示:45.0%的初中生聽說過電子煙,1.2%的初中生在過去30天使用過電子煙。2019年后者比例達到2.7%。毫無疑問,電子煙也是煙,電子煙對人身體產生的危害絕不亞于傳統煙卷。不少專家指出,電子煙含有尼古丁,具有成癮性和危害性。
當前,有關部門作出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卷煙監管的決定,無疑邁出了重要一步,彌補了法律漏洞,消除了監管盲區。但這遠遠不夠,規范電子煙行業發展仍要久久為功。一方面,電子煙國家標準亟待出臺。既然電子煙參照卷煙管理,那么相關標準也要盡快出臺。比如,對電子煙中含有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進行規范標志,明確其中的濃度、危害等;再如,在銷售推廣上,電子煙也要符合無煙立法、警示包裝、禁止煙草廣告和促銷等規定。另一方面,要實施全鏈條管理。比如,參照國際上的通用做法,由衛生健康部門、工業、工商等多個部門一齊參與監管,對電子煙實現全產業鏈、全覆蓋的監管。
管好電子煙事關青少年身心健康,只有訂立好標準,強化監管和控制,才能最大化保護好公眾健康,防止電子煙成為青少年接觸香煙的“第一口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