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餐廳又有人抽電子煙,一起吃飯的還有孩子呢,這并非無毒無害啊”“公司同事在工位上隔幾分鐘就是一口電子煙”……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地發現,由于沒有出臺針對電子煙的明確規定,商場、寫字樓、餐廳甚至機場候機室都出現了電子煙煙民的身影。市民希望有關部門加強電子煙管控力度的呼聲也與日俱增。(8月12日《北京晚報》)
伴隨著近年來全國范圍內控煙工作的進步,在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尤其是各地控煙條例的相繼出臺,對于在公共場所吸煙的行為,已經從道德約束上升為道德加法律的雙重約束,在控煙的效果上,自然也是越來越好。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很多人放棄傳統煙草制品,改吸電子煙之后,在公共場所吸食電子煙的問題,卻變得越來越嚴重了。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出臺的控煙條例時間比較早,那時候電子煙還沒有流行,所以沒有把公共場所吸食電子煙納入控煙范疇;另一方面,公眾對電子煙在認識上存在局限性,很多人還覺得吸電子煙沒有危害,所以不管是吸電子煙者,還是吸煙者周邊的人,都采取了放縱和聽之任之的態度。
世界衛生組織曾公開表示,長期使用電子煙可能會增加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吸煙相關疾病的風險。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也指出,有充分證據表明電子煙是不安全的,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而電子煙的生產廠商則千方百計通過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來極力掩飾它的危害性,比如造型上要么卡通味十足,透露著可愛,要么酷勁十足,給人一種使用它會顯得很酷的錯覺。而在口感上,則西瓜味、蜜桃味、藍莓味、綠豆味……五花八門,以此來增加電子煙對年輕人的誘惑性。
如此種種,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電子煙的危害性,甚至吸引了很多青少年成為電子煙的煙民。這種現狀,無疑是值得警惕的,也是需要改變的。就公共場所的控煙問題,電子煙不應該成為例外。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