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煙區綠色生態煙葉長勢喜人。
文山州煙農采收煙葉場景。
無人機作業提高了文山州煙葉生產機械化水平。
文山煙區,大型起壟打塘機械作業現場。
麻栗坡縣“煙葉+油菜”穩定核心煙區模式初見成效。
5月,云南文山煙區,一條條黑色薄膜已經均勻地覆蓋在煙田上,薄膜間,是大型起壟機留下的道道“深痕”。從遠處眺望,土地整齊劃一,層次分明地“鑲嵌”在群山環抱間。
這樣一幅“生產畫卷”的背后,是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千方百計戰疫情保生產,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深入煙田,保障服務不間斷的不懈努力。
近年來,文山煙區煙葉產業科技含量不斷增加、畝均成本不斷降低、產業融合不斷推進、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我們圍繞煙葉生產加速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智慧智能機械化發展目標推進,強化科技引領、加大研發力度、打通操作壁壘,構建起適度經營規模下的現代煙草農業發展體系。”文山州局(公司)局長、經理何文煒說。
基于此,在這里,一個現代煙草農業的樣板、一條穩定核心煙區和煙農持續增收的新路徑,正逐漸形成。
關鍵詞一:機械化
加快生產設備轉型升級,讓機械化作業貫穿煙葉生產的全過程、各環節,幫助煙農減工降本
近日,在文山州硯山縣平遠鎮木瓜鋪村500多畝集中連片的煙地里,記者看到,一臺臺大型機耕設備在煙田里緩緩駛過,除了土地里留下整齊的深溝和煙墑外,一個個栽煙的“塘孔”也一并完成。煙苗栽入“煙塘”中后,覆膜機便將黑色地膜覆蓋到壟上。
從深翻開始,直到覆膜,傳統的人工已經被機械所替代。
木瓜鋪村煙農王金栓是一名鐵桿煙農,種煙已經超過20年時間。王金栓興奮地告訴記者,他第一年種了7畝煙葉,那時候移栽之前的準備工作就要2周左右,現在30多畝煙葉移栽前后一共用了3天,這放在原來想都不敢想。
機械化作業,讓煙農生產效率大大提升的同時,生產成本也降了下來。
家住文山州丘北縣雙龍營鎮普者黑村的煙農王永成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2015年以來,機耕隊深翻、旋耕、起壟三個環節每畝收費120元,比原來請人用小型機械要節省60元。現在,起壟打塘一體化,又節省了40元。”
在文山煙區,王金栓、王永成并非個例。文山州局(公司)副經理朱艷梅介紹說,近年來,隨著煙葉生產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轉型,煙葉生產面臨勞動強度大、用工多等問題,轉變生產方式迫在眉睫。自2008年現代煙草農業建設以來,文山煙區機械化作業得以逐步普及。
現在,聚焦機械化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文山州局(公司)再次重點發力,突出“全程機械化”的概念,努力打通機械化作業的“最后一公里”。
目標,就是努力方向。今年,文山州局(公司)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云南創新研究院、云南紅塔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智慧煙草聯合創新中心”,圍繞煙葉生產耕、種、管、烤、收等環節,以全程機械化為突破口,著力解決文山煙葉生產在機械化全覆蓋方面的燃眉之急。
“我們的目的,就是幫助煙農減工降本、提高效益。”在朱艷梅看來,實行煙葉生產精益化管理是現代煙草農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全程機械化必不可少。
拖拉機、翻轉犁、旋耕機、起壟打塘一體機、播種機、移栽機、覆膜機、中耕植保一體機、封頂抑芽機、煙稈拔除機……已經投入到生產中的各類機型“交相呼應”,奏響了文山煙草高效服務煙農的“最強音”。
關鍵詞二:智能化
通過平臺構建、科技研發,實現信息技術與煙葉生產深度融合
5月11日上午9點30分,文山州硯山縣平遠煙葉收購站洪福收購點煙葉收購分級區域,煙葉被一片一片擺放在傳輸帶上,等待紅外水分儀“檢驗”。后臺,大數據平臺分析后,不同等級的煙葉會“掉落”至不同等級筐內,專業工作人員將盛滿煙葉的等級筐放置至電動叉車上,通過自動感應過磅和定級裝置定級后,卸至鋼架內,最終通過“筐煙物流”直接運送到復烤廠。
這不是關于未來智慧煙草的想象,而是煙站工作人員正在展示的智能化煙葉收購真實流程。“傳統煙葉收購模式中,分級、定級、報級甚至錄入都需要專門人員操作。”硯山縣局(分公司)副經理張四平說,雖然各煙站采取了對煙葉收購人員進行班前統一眼光、班中培訓、班后糾偏等一系列措施,但不同定級員對收購尺度把握的差異依然是制約煙葉收購質量的核心問題。
智能化煙葉收購流程,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此外,新的收購模式中,煙葉打包堆放改為煙不“落地”、直接進筐,大大減少了打包煙葉過程中的煙葉造碎,提升了煙葉質量。
展示中,讓記者眼前一亮的是,在每批次煙葉的筐上,都有一個RFID電子標簽。
“它的作用類似于我們的身份證。”硯山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蔣福昌說,通過這張“身份證”,工業企業可以清楚地追溯到煙葉種植的煙農、交售等級、地塊等信息,實現質量追溯。
智能化運用,遠不止于此。文山州局(公司)運用信息化技術,充分借鑒、挖掘、整合行業已探索完善的信息化機制、框架、平臺、數據,打造煙草農業物聯網智能系統,通過采集上報煙葉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數據,將分散在全州各地的生產信息連接到同一個智能網絡系統平臺,實現煙葉生產收購遠程監測、協調管理、統一調度、質量追溯、過程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在煙農端,文山州局(公司)為他們量身打造推出了“香葉助農”和“識神”微信小程序,真正實現了“一部手機種煙葉”。
記者看到,在“香葉助農”微信小程序主界面,除了實時天氣預報、政策宣傳等,還有合同網簽、交售預約、拍照問診、農友學堂等工作介紹,以及香葉貸、香聚貸相關資訊;“識神”小程序則可以為新煙農在煙葉初分環節提供煙葉等級信息參考。
“今年,我們的合同簽訂都是通過手機進行,網簽率達100%。”文山州局(公司)煙葉生產科科長盧鑫說,煙農貸款在手機上也可以實現全流程的審批,操作非常簡單快捷。這些功能的普及,在疫情防控期間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三:專業化
通過專人專項服務,讓煙農致富增收更輕松
在文山州局(公司)看來,專業化,意味著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仝清福是丘北縣樹皮村的一名煙農,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來源全部靠種煙。今年,他種了57.3畝煙葉。對收成,他滿懷期待。
近年來,文山煙區組建了煙葉專業合作社,改善了煙田基礎設施,煙葉種植的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2017年,仝清福簽訂了21.7畝煙葉種植合同,當年售煙收入頗豐。今年,他流轉土地,申請種植了57.3畝煙葉。雖然面積增加不少,但他一點也不慌亂。
“別看我現在種煙面積大了,但卻比前些年輕松了很多。”仝清福告訴記者,現在,煙葉專業合作社有專業化育苗、專業化機耕、專業化植保、專業化烘烤、專業化分級等各個環節的專業化服務,種煙勞動強度降低了不少,而且,在每個環節之前,煙草部門都會進行相關技術要領的培訓,這讓他心里十分安穩。
“合作社的機耕隊及時把機器開來,理墑打塘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使用覆膜機蓋膜不到一周煙就全部栽完了。”仝清福笑著說道。
其實,在文山煙區,專業化服務已經成為常態——
在育苗環節,文山州局(公司)實行100%專業化合作社組織育苗,確保培育充足、適齡、整齊、無病的煙苗,滿足煙葉大田移栽;在植保環節,藍板、殺蟲燈、性誘劑及蚜繭蜂等綠色防控物資都由煙草部門提供,合作社專業隊實施;在烘烤環節,煙農通過商品化烘烤和采烤一體化專業服務,在保障煙葉質量的同時,實現減工降本;在收購環節,專業化分級和集中運輸一站式服務,讓煙農交售煙葉更方便、更輕松。
與此同時,文山州局(公司)還嚴格按照工業技術標準,對煙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節點進行專人專項管理,借助專業化生產手段和網格化生產監管體系,把控煙葉生產鏈條全過程,保障每一片煙葉的內在質量,讓煙農得到真真正正的實惠。
成本低了,收入高了,煙農樂了。仝清福說,這幾年,種煙越來越輕松了。閑暇之余,他還搞起了養殖。
關鍵詞四:產業化
以集約、高效為目標,形成煙區產業綜合體,助力煙農增收
在文山現代煙草農業發展中,煙區產業綜合體的打造,是重要一環。
所謂煙區產業綜合體,實質是以提高優質煙葉有效供給能力、促進煙農增收致富為目標,以產業融合、品牌共育、渠道共享為抓手,充分發揮煙草產業優勢,整合現有煙草設施、基本煙田、技術人才、營銷網絡等生產要素,推動煙葉與多元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形成“以煙為主、多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
“今年,我們著力打造硯山縣平遠、丘北縣普者黑2個煙區產業綜合體示范點,也在其他縣(市)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方式。”盧鑫說,未來5年內,文山州將全面形成核心煙區生產單元,構建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產業鏈環環增值的生態圈,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煙葉+N”產業融合發展新農村。
在硯山縣木瓜鋪煙葉服務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旁,500多畝的煙葉產業綜合示范園區被劃分為育苗區、煙葉種植區、經濟作物區等若干區域。
“自從煙葉合作社建成以來,我們從育苗管理到烘烤收購再到煙農培訓,真正實現了專業化、一體化,種植水平不斷提高,煙農收益也大幅度增加。”提起合作社建設,平遠鎮鎮長馮光繁贊不絕口。
更讓馮光繁感到欣喜的是今年開始建設的煙區產業綜合體的附加值。
園區一側,種植著娃娃菜等6個品種的蔬菜。整個園區全部采用滴灌,全年管理人員只需要2名。
“以這個娃娃菜為例,憑借氣候優勢,我們栽種的菜可以提前一個月左右入駐大型商超,很受歡迎。現在每畝的產值可以達到4000元左右。”木瓜鋪合作社理事長楊世魁告訴記者。
除了產業綜合區,他們還建設了年產8000頭仔豬的養豬廠、年產2萬噸的生物質顆粒廠、年產1萬噸的有機肥廠、3000畝桑樹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煙葉產業為主,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鏈。
事實上,在文山煙區,不同區域根據自身實際,正在探索不同的發展路徑:硯山縣平遠鎮大新煙葉合作社引進蔬菜種植公司建設2000畝蔬菜示范基地;丘北縣以煙農合作社為參與主體與蔬菜公司進行溝通協商,通過煙農合作社將土地流轉后再轉包給煙農的方式,使煙農獲得優質土地栽種煙葉,蔬菜企業也有效降低市場風險,實現了產業間的互補短板、共贏發展。
此外,借助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契機,2019年,文山州局(公司)還引導193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煙葉和發展多元化產業,聘用建檔立卡貧困戶318人參與煙葉收購,為貧困戶脫貧增收提供了長效保障。
“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需要久久為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何文煒有著更為深入的思考,“未來,我們將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更加注重依靠科技改造提升傳統煙葉生產,更加注重融合‘互聯網+’提升服務煙農質量,以高效服務惠煙農為目的,持續增強煙葉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快文山煙葉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步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