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將至,馬上就要進行中稻機插秧了,這段時間特別要控制好大棚的溫濕度,加強病蟲害的預防,發現秧苗病害要及時處理。”4月26日清晨,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福川育苗工場,綠油油的水稻秧苗長勢喜人,徽映城區煙農專業合作社福川服務部的技術員方澤春手持電動噴霧器,正為秧苗噴灑肥料。
“今年育苗工場煙苗供應結束后,我們及時對已發放煙苗、剩余煙苗進行盤點,并同步做好水稻育秧的各項準備工作。”方澤春回憶道。
為進一步提升集約化育秧效果,降低勞動量,在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煙農服務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福川育苗工場20個雙連體大棚都安裝了噴淋設備和自動溫控設備,這兩套設備不僅在煙葉育苗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接下來的育秧環節也大顯身手。
在苗棚的消防池邊,一整套大紅色的水肥一體化設備格外醒目,該設備由水泵、過濾器、壓力調節閥門、流量調節器及施肥罐、輸送管道和噴頭組成。
“按照專家的定棚施肥配方,我打開水泵并把肥料按劑量倒入施肥罐,設備自動混配成母液,然后根據壓力值打開閥門,混配好的肥水就順著輸送管道自動噴淋到秧苗床上。利用水泵配合管道及高低噴頭,可實現大棚無死角噴水加肥。”方澤春介紹說,通過噴灌系統施肥,一方面由于可溶肥隨著噴灌水直接施入秧苗盤,可以減工降本;另一方面噴灌是以小流量噴霧形式滲入秧苗葉片,非常容易控制,水肥利用率得到提高。
除了水肥一體化設備,公司還給育苗工場裝上了信息化環境監測系統,通過傳感器、攝像頭、傳輸網等物聯網設備,實現環境監測與數據共享,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監測苗棚內的溫度和濕度。
“看,現在棚內溫度22攝氏度,非常適宜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長。我們使用育苗大棚專用的軌道車往外運輸秧盤,效率高、勞動強度小,能避免對秧苗的損壞。今年我們還對軌道車進行了改進,實現了90度的轉彎,轉彎半徑5米,終點自動停車,軌道僅占用0.5米寬過道,一次可運輸約5畝水稻秧苗,還可同步運輸肥料等物資。”軌道車發明人金磊介紹道。
煙稻輪作是皖南煙區最主要的輪作模式。皖南煙葉公司引導當地合作社探索“1+N”模式下育苗設備綜合利用,即1個育秧基地輻射周邊N個育秧點,輻射半徑為30公里,通過引進改造軌道車運出秧苗物資降低勞動強度、應用簡易噴淋設備實現水肥一體化。
這種“1+N”育苗設備綜合利用方式,可實現閑置煙葉育苗大棚的綜合利用,增加合作社社員的收入。2020年,皖南煙葉公司引導當地合作社4個育苗基地,安裝簡易噴淋設備,投入10臺套軌道車,搭配2000米軌道,開展水稻育秧及機插秧服務14355畝,覆蓋早中稻及煙后稻,其中受益煙農95戶,服務面積8900畝,合作社共產生經濟效益23.92萬元。今年,皖南煙葉公司計劃幫扶更多的合作社育苗點完善設施,開展多元增收項目,提高閑置育苗大棚的綜合利用率。
臨行時,遠遠望去,矗立在福川育苗工場藍色彩鋼瓦頂部的“為煙農辦實事,爭當服務橋頭堡”的鮮紅標牌格外醒目。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