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輕點手機,煙田管理服務就能及時送到。 郜晉亮 攝
云南省紅河州彌勒市虹溪鎮曾經是遠近聞名的“優質烤煙之鄉”,烤煙種植也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但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烤煙種植比較效益降低,虹溪變成了當地優質煙田、煙農隊伍流失最嚴重的老煙區。誰來種煙,在哪種煙;烤煙如何助農增收,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成為現實拷問。
破解難題,關鍵還在于做好煙田這篇文章。緊緊扭住這一關鍵,紅河州著手在虹溪鎮開展試點,大膽創新,加快高標準煙田建設,構建“一部手機種好煙”創新應用體系基本框架,大力推進“煙田”產業融合,打造智慧煙草農業“雙創新”基地,讓煙田提標準,讓煙農得實惠。
四個堅持讓煙田提“水平”
走進彌勒市西三鎮戈西村委會戈西村小組麥地連片地,筆直的田壟搭配上整齊的煙株,即使天公不作美,也依然壯觀。這里是紅河州煙草專賣局(公司)打造的烤煙種植示范樣板地,也是當地建設高標準煙田的一個縮影。這里產出的優質烤煙,是煙草工業重要的原料。
好田才能種出好煙。近年來,為了讓煙田上水平,紅河州堅持全面統籌、科學規劃;堅持集聚政策,整合資源;堅持標準,嚴把質量;堅持高位推動、齊抓共管,通過試點探索,初步形成“四個堅持”的高標準煙田建設思路,讓老煙區展現出“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新風貌。
對的思路和方法都必須落在實踐上,才能讓高標準煙田建設真正實現高標準。對此,紅河州以土地集中長期流轉為前提,將高標準基本煙田建設項目規劃在核心煙區范圍內、落地在流轉土地田塊上,積極引導村委會、煙農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公司等主體開展土地集中長期流轉,促進核心煙區恢復和種煙農戶回歸。
在虹溪鎮高標準基本農田大項目區,以煙田水利設施、機耕路、土地整理為主要建設內容,重點提高了田塊歸并效果、宜機化水平和排灌能力,因地制宜配套完善煙葉調制設施、煙草農機、育苗設施以及支撐綠色發展的新技術裝備。同時,高標準煙田建設項目輸水管道還與市農業農村部門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供水管道實現了統一口徑,無縫對接。
這里的高標準煙田真正實現了地連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原先用不了的各式農機已經成了煙田里的“常客”,煙田設施綜合配套能力和煙田綜合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變在田里,看在眼里,當地的煙農個個都樂得合不攏嘴。
紅河州副州長周踴說:“幾年來,我們堅持構建‘政府領導、煙草為主、多方參與’的高標準基本煙田建設組織管理體系,以穩定和恢復核心煙區為主線,打好土地流轉穩定核心煙區政策和金融組合拳,激活人、地、錢資源要素,全州核心煙區種煙比例由2017年的31.1%提高到現在的50.83%。”
一部手機讓煙田變“智慧”
近年來,紅河州煙草專賣局(公司)以一部手機為載體,以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煙葉生產全鏈條流程優化和再造為目標,以打通服務煙農“最后一公里”為重點,探索一部手機在煙葉生產全流程中的綜合應用,實現了煙葉生產數字化轉型升級。
打開手機,點擊進入“香葉助農”APP頁面,畢猛一邊操作一邊給記者介紹。他說:“自從有了這個APP,種煙變得輕松了許多。在平臺上,可以預約農機服務,可以采購煙用物資,還可以看到自家煙田的土壤狀況,要是煙葉生病了,還能找到煙草農業專家幫忙。在以前,光是跑一趟就得費去不少時間。”
畢猛是彌勒市虹溪鎮密納村的煙農,今年種植烤煙70余畝。雖然種植烤煙只有4年時間,但畢猛對這四年的變化卻感觸很深。他告訴記者,虹溪的氣候和土地非常適宜種植烤煙,但是傳統的種植方式成本很高,通過這幾年的建設,煙田里通了水渠,也可以使用機械進行耕作,還把手機和種烤煙連在了一起,為煙農節省了不少成本。
一部手機讓煙農得實惠。據統計,自“香葉助農”APP投入使用以來,紅河州煙農購買的專業化服務、煙用物資以及平臺貼息等惠農服務,同比節約成本近1000萬元,畝均節省50.48元。
不僅如此,一部手機還打通從煙葉種植規劃、合同申請審核簽訂、物資服務購買、預約分級交售到煙葉質量追溯的煙葉生產全流程、全鏈條在線操作。煙農只需等待驗收完成后,通過線上公示、電子簽名,就能領到涉煙補貼資金。今年,紅河州產前投入項目分兩次兌付,可為煙農減少23項線下簽字確認。
以紅河州為起點,“一部手機”在云南各地的煙農中開始流行起來。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副總經理包毅表示,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數字云南”建設要求和“數字煙草”建設目標,將穩定煙葉生產基礎作為第一要務,主動將融入鄉村振興作為使命擔當,對云南煙葉生產進行全程全面數字化的改造,用實際行動服務煙農,造福煙農。
產業融合讓煙農穩定增收
留住煙農的心,先要裝滿煙農的“錢袋子”。近年來,紅河州通過鼓勵煙農積極發展“煙后產業”,打造煙區產業綜合體,已經走出了以產業融合帶動煙農增收的新路子。
前不久,紅河州煙草專賣局(公司)針對彌勒市虹溪鎮煙區綜合體,專門進行了節本增收方面的調查。調查顯示,在減工降本上,用工與專業化服務兩項,畝均可節約成本242.5元;在土地產出上,烤煙收獲后種植水稻、玉米、西葫蘆等作物,還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收入;在綜合效益上,畝均年產值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4萬元。
畝均年產值過萬元,落實到煙農的“錢袋子”里究竟是什么概念?畢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20年70畝烤煙毛收入40萬元,每畝的凈利潤在2000-3000元之間。烤煙收獲之后種植了西葫蘆40畝,毛收入20多萬元,每畝的凈利潤和種植烤煙差不多。這樣算下來,每畝地的凈利潤在5000元左右。
虹溪綜合體把握當地農民西葫蘆種植意愿高、但土地資源少的現狀,在土地流轉區建立“煙+西葫蘆”“雙合同”管理模式,用看得見的效益留住了煙農的心。2020年,虹溪綜合體利用烘烤工場閑置期建立農產品分揀包裝和交易中心,訂單種植西葫蘆5000畝,推動“西葫蘆”產業橫向規模化、縱向產業化。
煙區產業綜合體產業融合深度與廣度還遠不止于此。如今,在云南全省煙區已培育形成生物質顆粒加工、廢舊地膜回收再利用、煙后菜豆、特色稻米等多個穩定的增收產業。
幾年來,虹溪綜合體依托當地的合作社和弘毅公司,積極發展生物質燃料顆粒和有機肥加工產業,已卓有成效。2020年,生物質燃料顆粒和有機肥銷售收入已經突破400萬元。今年,弘毅公司又依托紅河州政府牽頭發展的6個規模生豬養殖場和千畝青貯玉米種植基地,進一步拓展產業融合的廣度與深度,讓煙農最大限度地分享產業融合帶來的收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