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8日,位于豫陜交界的盧氏縣木桐鄉接連遭遇6次冰雹和2次中到大雨災害天氣,處于旺長圓頂期的煙葉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災害面前,該點負責人李偉然帶領收購點2名職工,蹲點守候在一線,親自奮戰在煙田,上演了一幕幕抗災減災救災的時速大戰,終于把煙農因災造成的損失降到了最低,以實際行動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詮釋了“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動人篇章。
炮聲隆隆降“雹魔”
7月8日13時43分,7月10日12時02分,7月11日16時20分, 7月12日14時35分,7月13日14時23分, 7月14日14時51分,盧氏縣氣象臺就接連6次發布雷電冰雹黃色、橙色預警信號:預計上述時段我縣木桐等鄉鎮的部分地區,將有雷電活動,局地伴有短時強降雨、短時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易引發中小河流洪水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請注意防范。
災情就是命令。接到預警信號后,李偉然緊急啟動雹災應急預案,安排1名同志坐鎮收購點接收上級指令、在煙農微信群里發布預警訊息,自己帶領1名同志提前1小時趕赴位于劉家嶺村的防雹增雨炮位。與炮位值守人員一道揭炮衣,搬炮彈,等指令,待發射。每遇發射指令下達,便瞄準方位應聲發射。一場關乎煙葉命運、關乎農民收成得失的降“雹魔”大戰,在木桐大地數十平方公里范圍內就此拉開。
7月8日,炮位2次作業發射了42發炮彈;
7月10日,炮位1次作業發射炮彈9發;
7月12日,炮位1次作業發射炮彈29發;
7月13日,炮位1次作業發射炮彈31發……
隨著一發發碘化銀防雹增雨炮彈升空炸響,雹災烏云被迅速沖散,久違的甘霖普降大地。煙葉得救了,也止渴了,而李偉然緊繃的神經卻一刻也未松弛下來。
據事后統計,被雹災籠罩下的該站1630畝煙葉只有623畝絕收,很大避免了災害給群眾造成的巨大損失。
身先士卒排“洪澇”
剛剛趟過“雹災群”,木桐收購點緊接著又迎來了“洪澇陣”,李偉然來不及休息,便又義無反顧地奔赴了新的戰場。
7月17日中午,7月18日上午,7月19日中午,木桐收購點轄區接連下起了3場中到大雨,持續時間均在1小時以上,3日內的降雨量分別達到了60毫米、65毫米和70毫米。降雨后,山洪暴發,泥石流泛濫,道路被毀,處于低洼地帶的大部分煙田都積滿了水,煙農失望之極,一度放棄了搶險救災信心。
李偉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是聽之任之、放棄管理,還是勇敢面對、搶險保收?職責使然,李偉然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后者。于是,他便穿上長筒雨靴,身著短衣短褲,一頭扎進了鳥橋、拐峪、河口和張家4個種煙村的重災區煙田,身先士卒地幫助煙農挖渠開溝、引流積水,凡遇低洼煙田還借來抽水機助陣,每次都干到凌晨二三點鐘,直到人困馬乏為止。而頭天剛排完水,第二天又再次遭到水浸,于是他又帶領大家再繼續干,如此反復。累虛脫了,歇歇再干;口渴了,就喝口山泉水;饑餓了,就啃塊火燒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群眾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于是,紛紛放下絕望之心,也加入到排澇搶險中來。經過3天的不懈努力,終于將水浸的230畝煙田里的積水排泄一空。
災后自救穩民心
防雹抗洪行動告一段落后,李偉然積極落實縣委書記王清華和縣局(分公司)領導的要求,在市、縣煙葉生產技術部門具體指導下,開啟了災后生產自救行動,提振煙農信心,送去慰問關懷,減輕災害損失,確保大局穩定。
其間,李偉然組織各村村支書村主任、抓煙專干、種煙大戶以及重災戶,在拐峪村凡嶺組雹災煙田召開了現場會,對清理田間衛生和培育二茬煙進行了全面動員,第一時間發放了救災物資,并將職工及村組技術員下派至災情嚴重的集中連片區域,開展一對一、面對面的技術指導。
經過耐心細致的啟發與指導,絕收戶喬小朝、程金山和重災戶曲根令、趙鵬飛等煙農斗志又被激發起來,他們在2天時間內便將受災煙田搶救整理到位,并加緊投入到后續管理當中。
村支書村主任駱建濤、王隨科、楊長法,抓煙專干王永升、劉輝、吉軍鵬等,在此次應對雹災洪災戰役中表現積極,與李偉然一道受到了縣、鄉表揚,得到了廣大煙農的稱頌。
經此一役的李偉然對戰勝雹災洪災侵襲充滿信心,而煙農們也對戰勝自然災害、挽救災害損失充滿信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