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葉是行業發展的根基,煙葉穩則行業穩。
云南作為我國煙葉主產區,如何貫徹落實行業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謀劃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如何提高優質煙葉有效供給能力,強化優質煙葉原料保障,發揮煙葉產業“壓艙石”作用?按照國家煙草專賣局煙葉高質量發展相關要求,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積極進行探索和實踐,全力鞏固煙葉基礎,努力走出一條“供需協調平衡、供給優質高效、產業融合發展”的煙葉高質量發展之路。
穩定核心煙區 調優生產布局
云南煙區有48.5萬戶煙農,煙區的穩定發展關系著煙農生計,關系著地方經濟的發展。
在宣威市寶山鎮,有一座橫跨兩岸的寶山大橋,橋下面是2000多畝連片煙田。夏秋時節,從高處俯瞰,這里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
這是云南煙區通過土地流轉穩定核心煙區的一個縮影。
“每年,我們都會根據實際需求對整個煙葉產區的布局進行規劃。”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煙葉處負責人說。云南省局(公司)把穩定核心煙區、穩定優質煙田、穩定煙農隊伍作為全省煙草商業系統的一項核心工作,扎實推進“951”煙區建設工程,充分發揮基本煙田的綜合保障作用。
一方面,云南省局(公司)將全省核心煙區建設規劃納入國土空間專項規劃“一張圖”平臺管理,并借助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開展數字煙田建設,推動基本煙田永久保護落地落實;另一方面,積極主動應對和適應工業企業的原料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優化計劃分配方式和種煙區域布局,推動煙葉生產要素向核心煙區和優質煙區聚集。
與此同時,云南省局(公司)加強高標準煙田建設,建立基本煙田可持續經營機制。2020年以來,在核心煙區規劃區域內,以實行5年以上集中整體土地流轉為前提,云南省局(公司)大力推進高標準煙田建設。通過以破埂并田、去高就低為主要措施的“宜機化”改造,并綜合配套煙田水利設施、煙草機械、新能源密集烤房、育苗棚等設施設備,核心煙區實現了基本煙田地連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保障煙農種煙收益。
今年,全省累計安排土地流轉150萬畝,科學規劃17片3.54萬畝高標準基本煙田。
聚焦質效提升 推動轉型升級
隨著近年來專業化機耕水平的不斷提高,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汪塘村煙農李金龍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煙葉生產的變化。“以前人工深翻一天一畝地也干不出來,自從用了大型機械,26畝煙田基本一天就翻完了,現在種煙比以前輕松多了。”李金龍說。
紅河州煙草專賣局(公司)今年首次引進安裝了土壤深耕智能監測設備,在設備作業的同時,作業軌跡、作業面積、作業質量等情況可以實時在后臺查看,確保各項技術標準落實到位。
近年來,云南省局(公司)緊盯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目標,按照“全程覆蓋、科學配置、先易后難、有序推進”的原則,加大成熟農機的推廣力度,加快新型專用農機的示范應用,對煙葉生產中用工多、勞動強度大、機械化率低的環節,加大實用農機和多功能機械的研發力度。
今年6月初,云南省局(公司)又在紅河州組織召開了全省煙葉田間管理暨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推進會,加大全程機械化推進力度。
在機械化生產的基礎上,云南煙區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全面推動以化肥施用為主向土壤保育轉變、以化學防治為主向綠色防控轉變、以化石能源為主向綠色低碳新能源轉變,推進煙田廢棄物向資源綜合利用轉變,進一步彰顯云南優質特色生態煙葉品質。
在這個過程中,云南煙區繼續保持STP(煙葉可持續發展)試點范圍,同時借鑒STP理念,積極謀劃構建自主可控的煙葉可持續發展標準體系,依托我國煙草市場的體量優勢與全球煙葉采購的規模優勢,擴大我國煙葉可持續發展標準體系的影響力,為全球煙葉產業提供“中國標準”和“中國方案”,全面提升以云南煙葉為代表的中國煙葉在全球煙草市場的影響力。
此外,云南省局(公司)高度重視煙葉綠色發展水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決策部署,堅持把保護好煙區良好生態環境放在煙葉高質量發展的首位。同時,加大綠色生產技術措施的推廣落實力度,切實筑牢煙區生態安全屏障,擦亮云南優質生態煙葉底色。
一組數據最能說明成效:今年,云南煙區推廣有機肥296.25萬畝;推廣綠色高效專業化植保598.26萬畝,其中應用植保無人機噴灑波爾多液91.04萬畝;累計推廣新能源烤房7.17萬座;計劃回收地膜514.81萬畝。
此外,圍繞“數字煙草”建設目標,云南省局(公司)還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帶領的團隊合作,建立了“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煙草創新基地”和“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煙草創新基地”,以煙葉生產業務和管理為主導,以數據應用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提升煙葉生產管理水平為主線,以防范基層廉潔風險、切實為基層減負為落腳點,構建煙葉生產數字化架構,對煙葉全鏈條相關的生產經營方式、管理體系、服務模式進行數字化改造,推動煙葉生產經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
釋放創新活力 保障供給質量
肖炳光曾是云南省煙草農科院育種中心主任,去年年底,他不再擔任行政管理崗位領導,而成了煙草生物技術育種創新團隊的首席科學家。“現在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了。”肖炳光說。
去年以來,云南省局(公司)依托云南省煙草農科院,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學合理的科研團隊管理機制。云南省煙草農科院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云南省局(公司)部署要求,他們對所有部門的發展定位進行了再調整,結合云南省局(公司)建立的全省系統科研人員流動機制,與各州(市)局(公司)共同加強應用技術研究團隊建設。
創新是走好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強勁引擎。2020年開始,云南省局(公司)啟動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先后制定和修訂完善了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經費管理辦法、成果轉移轉化管理辦法等多項配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充滿活力的創新管理和運行機制。項目承擔單位和人員擁有更大自主權,在研究目標不變、申報指標不降低的前提下,團隊負責人及項目負責人可自主調整研究方案,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和激勵機制也更加科學。
事實上,云南省局(公司)始終堅持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時期形成了一批自主可控、優勢明顯、行業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引領了煙草行業創新發展方向。“十四五”時期,他們將圍繞“保持行業領先、打造世界一流”戰略目標,積極開展前沿引領性、戰略性、基礎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力爭在雪茄煙葉開發、智慧煙草農業等領域走在前列,搶占高質量發展“橋頭堡”和“制高點”,不斷引領煙葉科技創新發展新方向。為此,緊扣發展需求,他們聚焦重點領域,著力攻克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瓶頸,強化對綠色生態、節能環保、輕簡高效生產技術的重點突破和集成創新;突出結果導向,持續加強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及時轉化推廣科技重大專項研究成果,為云南煙葉發展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提供強大支撐。
“我們始終堅持創新在高質量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統籌拓展優勢、補齊短板。”云南省局(公司)科技處負責人說。他們依托“雪茄煙葉開發”“硃砂煙規模化開發”“基因組計劃與生物育種”“綠色防控”“煙葉生產數字化轉型”“煙葉智能化分級研究”“土壤保育”“烘烤提質增效”等科技重大專項,加快推進國產雪茄煙葉全鏈條生產技術體系、煙葉綠色生產技術體系、智能烘烤技術及裝備體系綜合應用平臺的構建,探索建立“工商研協同、育繁推一體”的品種推廣新格局。
推動產業融合 助力鄉村振興
7月20日清晨,在曲靖市羅平縣舊屋基彝族鄉羅戈凹村,村民尹存紅早早起來,戴好安全防護罩,從自家屋后的蜂箱里小心翼翼地將蜂蜜從蜂巢中取出。
看著晶瑩剔透的蜂蜜一點點流入事先準備好的玻璃瓶中,尹存紅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煙草部門幫我發展養蜂產業,讓我在種煙的同時增收不少。現在的生活,就像這蜂蜜一樣甜!”尹存紅說。
在羅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看來,產業是助力鄉村振興、促進煙農增收的關鍵。近年來,按照曲靖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的部署要求,羅平煙區結合區域實際,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1+N”發展模式。煙區產業綜合體試點是推動煙區產業融合的試驗田,是促進煙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實踐平臺,是解決好煙區、煙農、煙葉“三不穩”難題的關鍵舉措。云南煙草商業系統按照“五好”要求建設煙區產業綜合體試點42個,努力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典范。
近年來,云南省局(公司)持之以恒推動煙區產業融合,主動與鄉村振興戰略、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等規劃相銜接,主動融入云南省政府創建“一縣一業”示范縣發展大局,主動引入能與煙葉進行輪作,實現協調發展、互補高效的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充分發揮行業自有優質組織、設施、全產業鏈資源優勢,探索建立“煙+X”雙訂單、雙合同、雙基地模式,構建煙區產業融合發展新局面。
在云南,像尹存紅一樣依靠“煙葉+多元化產業”增收致富的煙農還有很多。
舊屋基鄉位于羅平縣西北部,每年油菜花盛開的時候,油菜花海、那色峰海等景色優美,吸引云南省內和周邊省份的不少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借著這樣的機會,羅戈凹村種煙“老把式”王金成在種好煙的同時開起了農家樂。
多年前,依靠種煙收入,王金成在村里建起了一棟三層小樓。去年,抓住當地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契機,在羅平縣局(分公司)的建議和幫助下,王金成又用多年積蓄購置了一處院子和兩間磚房,成為了農家樂老板。
強了煙葉、美了煙區、富了煙農,下一步,云南省局(公司)將認真貫徹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相關要求,進一步發揮產業化優勢,實干擔當,持續奮斗,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