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煙苗栽上后,大田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力保全苗,重點是除草和預防病蟲害。除草是把地力都攆到苗子上,促進根系發育,苗粗和苗壯,咱今天就說說微耕機除草!”4月27日,一場煙田地里的微耕現場“課”在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鎮朝陽村開講,負責為全村煙農講“課”的是該村煙葉專干李玉林。
今年53歲的李玉林自1987年開始種煙,到今年他家種煙始終沒間斷過,且面積逐年擴大,從剛開始的三、四畝到現在的近一百畝。只有初中文化的李玉林在35年間的種植實踐中有了可觀的收入,善于學習的他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大伙心中公認的“土專家”,現在已成長為全村的煙葉生產專干,還獲得了縣煙草局(分公司)頒發的烘烤師證書。
“都是左鄰右舍的,又都種煙,咱把技術傳傳,收入提高,是積德的好事嘛!”基于淳樸的職業操守,從每年的春季育苗、移栽前后、田間管理、煙葉成熟采收和烘烤等環節,他都掐好時間節點走進田里,面對面給煙農講授。煙農受益,自己高興。
“文獻、國營、金獻、瑞平、國獻,你們今天都按照我操作的這個標準,盡快把苗補齊、煙田耕好、草除凈,可不敢耽誤了季節啊。”駕駛微耕機沿著煙壟溝來回走了兩趟,邊走邊示范、邊走邊講解操作要領,到地頭時,李玉林再次提醒著全村的種煙戶說,“微耕機把草除了以后,煙壟上的土質變松,全部地力都追著煙苗走啦。”“玉林說得好,咱們立馬行動,去地里除草,松土。”煙農馬國營說。
朝陽村村域內全是丘陵和緩坡地,歷年來,種煙增收致富是群眾首要的選擇。從種植白肋煙到烤煙,能走上村煙葉專干的位子,李玉林打心眼里感謝縣煙草局(分公司),因為他們為村里派來了客戶經理,從種植到收購全程服務,是煙農的貼心人;煙葉移栽、采收烘烤時都召開現場會,以會代訓提高煙農的技術。“同時,每年煙葉生產技術員都在鎮煙站組織育苗培訓、移栽前培訓、大田管理培訓、成熟采收培訓和烘烤培訓等五次培訓,參加一次,受益一次啊。”李玉林說,“谷雨過后,氣溫上升,太陽光照會使煙苗一天一個樣兒,大田管理除草之后就是防病治蟲啦!”
來回在地里奔走現場觀看、學習微耕方法、掌握除草要領,楊文獻、王金獻等八位煙農的臉上已布滿了汗珠,他們隨手取下頭頂上的草帽扇風,一同圍攏在李玉林的身邊傾心聆聽他說的每一句話。
“松土就是為了煙苗生長,莊稼活不用學的老思想已經過時嘍!咱們都要向玉林學,做個專家型煙農,既增產又增收!”現場講“課”結束時,年過60的煙農劉瑞平高興地說。
“朝陽村今年煙葉種植面積130畝,產值預計50多萬元,擴大種植面積,加大科技投入促農增收是未來的發展目標,咱們村以產業振興加快鄉村振興!”巡回在田間地頭查看春耕生產的該村村支書趙安華,用毛巾擦著臉上的汗水對李玉林說。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