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農業回報率低的長期制約,如何培育可持續的特色產業成為破題之舉。近期,山東臨沂市沂南縣雙堠鎮南龍口村在省派“第一書記”的帶動下,逐步探索出一條以烤煙產業為主,煙葉與中草藥、特色小米等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推動產業振興、強村富民。
當前,正值烤煙移栽關鍵時節,南龍口村大田里,煙農們正在打孔、放苗、栽苗、澆水,一派繁忙景象……看到煙田里充滿蓬勃生機的煙苗,流轉承包了60畝土地的煙農劉淑興忐忑的心終于落下。他是去年首批動員種植煙草的農戶之一。
煙草是經濟作物,經濟價值大,商品率高。近年來,臨沂市沂南縣雙堠鎮大力發展烤煙特色產業,上下延伸形成特色產業鏈條,成為部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發展步伐,然而對于南龍口村卻是“零基礎”。
長久以來,南龍口村群眾都依靠小麥、玉米、地瓜等傳統糧食作物種植,經濟效益低下,收入渠道單一。山東省煙草專賣局的省派“第一書記”劉嘉胤自2021年10月底駐村工作以來,在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與村“兩委”成員達成共識,通過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烤煙產業,讓村集體經濟和農民雙增收。劉嘉胤說,山東省煙草專賣局格外重視鄉村振興工作,對特色產業發展給予有力資金支持和業務指導,因此有信心抓出規模、抓出特色、抓出成效,讓烤煙產業成為南龍口村群眾增收的“金葉子”。
對于“零經驗”的群眾而言卻始終充滿顧慮。好種不好種?賺錢不賺錢?如何幫助群眾解開思想疙瘩,提振發展信心?“這還是得益于‘第一書記’的助力。”南龍口村村黨支部書記劉淑江說,通過積極協調各種資源,給群眾算細算透經濟賬、邀請種煙大戶現身談經驗、開展種煙培訓班全面講授、召開烤煙移栽澆灌現場觀摩會。
經過多次動員,群眾的種煙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截止目前,南龍口村清理楊樹實現退林還耕700余畝,與137戶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將流轉土地發包給煙農戶,已發展烤煙產業500余畝。
一株煙草成就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群眾。“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才是鄉村振興的根,也是工作重心之一。”雙堠鎮黨委書記左瀟河說,在搶抓農時、有序推進烤煙片區各項工作的同時,如何讓“零基礎”的南龍口村烤煙產業保持持續良性發展成為他們和“第一書記”重點思考的問題。
“目前南龍口村已被定為高標準煙田科技示范片區,但距離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烤煙種植仍有一定差距。”劉嘉胤說,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還需持續。為此,經過積極協調投資260萬元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即將建成。同時,秋后將完成覆蓋1300畝農田的灌溉管網、6公里生產路面硬化、4座生產橋以及農田輸配電工程等配套建設,項目落地后將極大改善煙田基礎設施條件,長遠服務于烤煙產業發展。
“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探索‘煙葉+中草藥’‘煙葉+特色小米’等輪作換茬,建立以煙為主、煙葉與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提高煙田利用率,拓寬增收渠道。”雙堠鎮副鎮長劉元瑩介紹說,南龍口村今年5月底前再完成500畝退林還耕,既可滿足當下糧食作物生產需要,又可用于未來煙田輪作、擴大規模,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路徑逐步清晰。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