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云南省昆明市祿勸縣九龍鎮高標準煙田區域,只見連綿的九龍山下綠水環繞,一片片整齊劃一的土地早已完成起壟作業,煙田里溝渠縱橫,遠處幾條機耕路貫穿整片煙田。
“你看,現在的煙田有多平整,這樣的地里怎么可能種不出好作物!”萬民村黨支部書記肖飛笑著告訴記者。3月20日,九龍鎮高標準煙田建設完成,這意味著未來煙農們種植煙葉、發展多元化產業的畝均效益將得到有力提升,增收有了“看得見”的保障。
去年以來,祿勸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按照昆明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的相關部署要求,把基本煙田保護作為穩固煙葉基礎的頭等大事,持續推進高標準煙田建設,將完善基本煙田保護機制,做實基本煙田面積、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持續推進土地集中流轉等融入大農業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中,為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高標準煙田所在的九華村、萬民村有350多戶煙農,種煙面積超過3400畝,煙葉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但祿勸煙區山地多、壩子小、平地少,建設高標準煙田的耕地資源稀缺,項目落地困難重重。
“地塊太零散、配套設施不足,栽煙時去最遠的地塊要走40分鐘。”黃紹英是萬民村德卡村民小組的一名煙農。她告訴記者,高標準煙田建成前,她家的煙葉分散在大大小小73個地塊上,每到移栽、采收等用工高峰期,她都會覺得“頭大”。
為了盡快改善煙農生產條件、穩定核心煙區,昆明市局(公司)、祿勸縣局(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先后9次來到兩個村進行深入調研,同當地群眾開展座談,聽取大家的意見,認真制定相關方案。
與此同時,他們以當地黨委政府為主導、以合作社為主體,組織農戶開展土地長期集中流轉,解決項目選址難問題,為高標準煙田建設提供耕地保障;以多樣化流轉方式為手段,突出解決再流轉問題,滿足農戶種煙需求,實現土地流轉可行、可持續和合作社經營穩定。
“改造前,區域內的不少地塊地勢低洼,泥潭、水坑遍布,洪澇災害連年發生,土地整理難度比較大。我們通過實施土地整理,進行高挖低填、破埂并田、土溝排澇,現在的土地面貌‘煥然一新’。”祿勸縣局(分公司)副經理楊大全介紹說。
祿勸縣局(分公司)黨總支副書記張杰清形象地指出了項目建設前后的變化——原來破碎零散的3710塊田地變成了41塊!
土地平整了,大型機械可以直接開到田間地頭,深耕翻犁、土壤改良、塘施腐熟農家肥等措施也得以順利實施,整個區域的耕作條件和農藝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更讓黃紹英和當地村民欣喜的是,通過項目開展,煙葉種植區域水、路等條件和配套設施得到了大幅改善,形成了“旱能灌、澇能排”的高質量煙葉種植區域。
水——依托小馬街水庫,共新建溝渠4條,總長8.2千米。溝渠沿地塊兩側山腳布置,與機耕路形成溝、路夾地形狀,方便田間灌溉和道路通行,灌溉保證率達到75%;
路——根據地塊情況,采取沿河道布局或者從田地中間布局的方式,共新建機耕路23條,總長10.7千米。新建的機耕路結合原有田間道路,實現了路網四通八達,通達率100%;
……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變化,“看不見”的變化也同樣在發生。
“工程實施后,我們通過測算,區域內煙田畝均節水量可以達到1.13立方米。”楊大全介紹說。
更為關鍵的是,改造后的區域土地生產力和產出率得到了極大提高。
一組數據最能說明情況:經測算,在高標準煙田區域種植農作物,將增加糧食產量38萬公斤,增加煙葉產量4.3萬公斤,全年新增產值高達236.64萬元。
為保護好基本煙田,項目建設前后,祿勸縣政府、九龍鎮政府出臺了基本煙田建設和保護方案,九華村、萬民村制定了高標準煙田保護制度,地方形成了高標準煙田保護“五不準”村規民約,確保項目效益長久發揮。
在祿勸縣局(分公司)黨總支看來,3710塊田地的變化只是第一步。借助高標準煙田建設的契機,他們將在穩定煙葉生產的基礎上,積極引入南瓜、玉米、西藍花等經濟作物,鼓勵煙農發展多元產業,努力打造煙區產業綜合體,不斷提升煙農種植的畝均效益。
“有了高標準煙田,我們就有了煙農增收和區域發展的底氣。”九龍鎮人大主席閆自勇說,未來,這些煙田將在煙葉生產、多元增收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真正發揮出“帶動一片、造福一方”的輻射效能,為地方經濟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