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默默無言,踏實肯干,看似毫不在乎,但在煙農關切的小事上,卻從不馬虎,奔波在服務煙農的田間地頭;
他,多做少說,平淡無奇,像一頭老黃牛一樣,勤奮耕耘在煙葉生產的第一線,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他,就是山東濰坊安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大盛煙站的保管員兼煙技員周宗亮。今年55歲的他,在煙葉戰線經歷了39年的風風雨雨和摸爬滾打,周宗亮幾乎轉遍了安丘所有的煙站。每到一處,他都能以滿腔赤誠的態度對待煙農,以事無巨細的作風狠抓落實,努力為煙農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切實把工作做到了煙農的心坎上。
周宗亮(左)正在指導煙農滴灌澆煙注意事項
較真態度,事無巨細抓落實
保管員是個針線笸籮子活,事項多、事情雜,如果沒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細致落實,易出現紕漏,輕則造成財產損失,重則造成安全隱患,容不得半點的思想松懈和工作放松。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起點是什么,往往終點還會是什么,周宗亮的工作亦是這樣。1983年,周宗亮參加煙草工作時就是保管員,那時在黃旗堡轉運站負責煙包裝卸,收包、點包、發包,通過一列列火車皮將煙包運往全國各地,有時還會出口國外,艱苦的工作磨礪、自我的嚴格要求,讓周宗亮養成了嚴謹細致的習慣;36年后,經過多崗位的鍛煉,因工作需要,周宗亮又被組織安排從事保管員兼煙技員崗位,他欣然接受,從未以任何理由推脫過,并且做到了樣樣精通。“只要組織相信我、安排我,不會可以學,哪有誰天生就會”,這是周宗亮的口頭禪。
自擔任大盛煙站保管員兼煙技員以來,周宗亮更是愈加嚴格要求自己,無論是物資存放還是賬目管理,無論是庫存盤點還是安全落實,無論是保管分內工作還是煙技員兼職任務,他都以極端負責的態度對待,確保了各項工作得以有條不紊地細致落實。即便這樣,為防止出現紕漏,周宗亮還是主動請同事對其所負責的物資與賬目進行比照檢查,一旦發現苗頭性問題,他便舉一反三、自我剖析,認真制定針對性工作措施,有效補齊工作短板,及時堵塞管理漏洞。“我干保管員的時間較長,容易出現慣性思維,請同事們對我認真監督,這既是對我的工作負責,更是對國有資產負責。”周宗亮深有感觸地說。
基層煙站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能夠毫不遺漏、持之以恒地將保管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天來得最早,第一個抄起掃帚打掃衛生的是他;每天走得最晚,直到煙農干完活、離開地他才肯離開。
安全無小事,現場需要勤轉轉,人員需要常提醒。對煙站的倉庫、配電室、防火池等重點部位,周宗亮每天至少都要查看三次,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隱患、及早整改到位;對煙站工作人員,他也會在善意提醒的基礎上,選擇針對性安全培訓內容,開展培訓交流和警示教育,切實將安全工作抓在日常、嚴在經常。
篤實精神,滿腔赤誠為煙農
目前正值煙葉栽后管理的關鍵期。周宗亮面色黝黑、白發過半,上身著一件深藍色的T恤衫,下身一條黑色的褲子,腳穿一雙洗得都發白了的運動鞋,這便是他的標配。曾經有煙農跟他開玩笑說:“再這樣穿,就和俺們煙農一樣了。”“如果這樣容易跟煙農打成一片,我寧愿一直這樣穿下去。”周宗亮始終以永葆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為榮。
5月23日下午3點多,安丘市大盛鎮田家樓村的煙農張樂友正在利用滴灌抗旱澆煙的關鍵時刻,突然小抽水泵停止工作,只是嗡嗡作響,卻就是不上水。這可怎么辦?面對這突入其來的情況,張樂友還是第一個想到了周宗亮。打電話,他肯定會來,但自己又不好意思打。前一陣子,為了做通張樂友安裝滴灌,周宗亮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張樂友才答應安裝,沒想到安裝一半時,張樂友又變了卦,硬是說“安一半就給你很大面子了”,安裝滴灌的事情便停了下來。直到周宗亮再三勸說,張樂友也嘗到了安裝滴灌的甜頭,才肯把滴灌安裝到位。現在遇到麻煩了,再去找周宗亮,自己的臉上也有點掛不住。怎么辦呢?正在張樂友愁于開口的時候,一個電話打了過了,沒想到正是周宗亮打過來的,問他地澆得怎么樣、滴灌設施好用不好用。張樂友便將遇到的難題說了出來,周宗亮聽后二話沒說,不到二十分鐘便徑直趕了過來,迅速從自己車輛的后備箱里拿出一個備用的抽水泵給換了下來,直至將損壞的抽水泵修好才肯離開,讓張樂友感激得不知說什么是好。
原來,為及時幫助煙農解決急難愁盼,周宗亮充分考慮,提前準備,對煙農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認真思考和細致梳理,將煙農可能使用的一些備品備件放在車上,以備不時之需。多年來服務煙農的生動實踐,讓周宗亮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從電表、鉗子、鐵絲到扳手、電鉆、角磨機,他都應有盡有、一應俱全。
把煙農的小事時時放在心中、處處扛在肩上,是周宗亮始終堅持的工作態度和自覺行動。煙田輪作換茬時,面對需要調茬地塊的肥料配比注意事項,他總是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地幫助煙農;煙葉移栽時,面對困難煙農移栽用苗的急迫需求,他自費雇廂貨幫助煙農將煙苗免費運送到田間地頭;煙葉采收烘烤時,如何做到采烤分一體化推進、差異化操作,他講得頭頭是道,煙農一聽就懂。在周宗亮的眼里,煙農的事就是最大的事,把煙農滿意作為評判工作的重要標尺,已然成為根植于心、落地于行的自覺行動。
顧大家,需要舍小家。周宗亮的父母兩位老人都是85歲的高齡,父親心臟不好、血壓又高,母親高血壓,還患有帕金森癥,多虧妻子用心細致照顧。周宗亮這些年忙于煙葉生產的煙農服務,于是照顧老人的擔子更多地壓在妻子的身上,這也是令周宗亮最為內疚的事。其實,周宗亮自己也有高血壓,他卻常常因為忙而忘記定時吃藥。在煙農的眼里,他是好兄弟;在煙站員工的心中,他是好老師。
“人家煙農種煙不容易,我們就多出點力,讓他們感覺到煙站是個他們的真正依靠吧”! 周宗亮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并且一直堅持。他相信,為煙農服務,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