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煙草黑脛病
根部危害癥狀
莖基部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煙草黑脛病以侵染莖基部和根為主。
幼苗發病:先在煙株基部或底葉開始形成黑斑向上擴展,導致幼苗變黑褐色而死亡。潮濕時形成白色霉層,可迅速傳染附近煙苗,使煙苗成片死亡;氣候干燥時,病株則干縮變黑枯死。
成株發病:從根頸部莖稈開始變黑,葉片從下往上變黃,嚴重時全株突然萎蔫死亡;向下可使主根變黑,皮層腐爛,細根死亡;病菌向內侵入,造成髓部變褐并干縮成碟片狀,其中有棉絮狀的菌絲。
防治方法
①選栽抗病品種;選種無病壯苗;實行水旱輪作;適時早栽,使感染階段避開雨季;加強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長勢;及時除掉病株、病葉,減少病源。
②預防:苗床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0g/m2,拌10~12kg干細土,播種時1/3撒在苗床表面,播種后其余2/3覆蓋在種子上。移栽植前可用:14%絡氨銅水劑2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澆灌1次,15天后再澆灌l次,防效較好。
③病害初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可選用:烯酰嗎啉;精甲霜·錳鋅;或噁霜·錳鋅,隔15天再噴1次。
2、煙草根黑腐病
煙草根黑腐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主要發生于煙株根系,使根呈黑色腐爛。
苗期染病:病菌從幼苗土表部分侵入,病斑環繞莖部,向上侵至子葉,引起“猝倒”,但根部發黑腐爛,別于猝倒病。
大田期發病:初期植株生長遲緩,易于萎蔫,葉片變黃、變薄,根尖變褐腐爛;嚴重時整株根系變黑褐、壞死,根系往往難拔出,殘留在土中。
防治方法
①選栽抗病品種;選種無病壯苗;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避免和豆科、茄科輪作;加強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長勢;及時除掉病株、病葉,減少病源。
②預防: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g/m2消毒床土。
③發病初期,可選用:甲基硫菌靈;多菌靈;或福美雙,每株l00~200ml澆灌防治。
3、煙草青枯病
葉片發病癥狀
莖發病癥狀
危害特征
煙草青枯病是維管束病害,典型癥狀為枯萎,病株多為一側枯萎,拔出后可見發病的一側支根變黑腐爛,末顯癥的一例根系大部分正常。
葉片發病:初期軟化萎蔫,但仍為青色,故稱“青枯病”,隨著細菌充滿葉脈,兩天后葉脈變黑,葉內為黃色網狀病斑。
莖發病:出現長形黑色條斑,有的條斑擴展到病株頂部或枯萎的葉柄上。到發病中后期,全部葉片萎蔫,條斑表皮變黑腐爛,病株莖和葉脈導管變黑,根部也變黑腐爛,甚至莖髓部呈蜂窩狀或全部腐爛形成空腔,僅留木質部。橫剖病莖用力擠壓切口,從導管溢出黃白色菌膿。
防治方法
①選栽抗病品種;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加強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長勢;及時除掉病株、病葉,減少病源。
②發病初期,可采用:100億單位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750~900克/公頃兌水噴霧;或3000億單位熒光假單胞桿菌粉劑7687.5~9937.5克制劑/公頃兌水灌根;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灌根。
4、煙草赤星病
煙草赤星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煙草赤星病主要在煙葉近成熟時開始發生,一般從煙株下部葉片開始自下而上逐步發展,初期呈水平擴散,以后垂直擴散,后期多發生于成熟葉片。
最初在葉片上出現黃褐色圓形小斑點,后擴大變成褐色、邊緣明顯、有同心輪紋的病斑,有黃暈。病斑中心有深褐色或黑色霉狀物,天氣干旱時,病斑質脆、易破。病害嚴重時,許多病斑相互連接合并,致使病斑枯焦脫落,進而造成整個葉片破碎而無使用價值。
防治方法
①選栽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及時除掉病株、病葉,減少病源;合理密植,增強通風透氣;加強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長勢。
②發病初期,可選用:代森錳鋅;多抗霉素;菌核凈,間隔10天噴霧防治1次,連續2~3次。
5、煙草病毒病
煙草病毒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普通花葉病毒病:苗期至大田成株期均可發生。幼苗發病:新葉的葉脈變淺綠色,呈半透明的“明脈癥”,迎光透視可見病葉大小葉脈十分清晰,幾天后葉片形成黃綠相間的“花葉癥”。大田期發病:先在心葉上發現“明脈”現象,后出現花葉、泡斑、畸形、卷曲、壞死等典型癥狀。
黃瓜花葉病毒病:發病初期葉片上表現“明脈癥”,葉色濃淡不均,出現黃綠相間的“花葉癥”狀。嚴重時,上部葉片變窄、葉緣上卷、扭曲、畸形,植株矮化,中下部葉可形成褐色“閃電狀壞死”斑紋。
CMV與TMV的癥狀區別:TMV的病葉邊緣時常向下翻卷不伸長,葉面絨毛不脫落,泡斑多而明顯,有缺刻;而CMV的葉片,病斑邊緣時常向上翻卷,葉基拉長,兩側葉肉幾乎消失,葉尖成鼠尾狀,葉面絨毛脫落,泡斑相對較少,有的病葉粗糙,如革質狀。
馬鈴薯Y 病毒病:大田成株期發病較多,系統侵染、整株發病,葉面、葉脈、莖部褐色壞死。
蝕紋病毒病:主要發生在大田期,先為褪綠密集小黃斑點,嚴重時可布滿葉面,隨后沿葉脈擴展為褐白色線狀蝕紋斑。
防治方法
①與禾本科作物輪作2~3年;遠離茄科作物,防治傳毒;選種健壯無病狀的苗;及時除掉病株、病葉,減少病源;加強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長勢。
②種子用0.1%硝酸銀或0.1%磷酸三鈉液浸種10分鐘,清洗后去播種。
③發病初期,可用下列藥劑:氨基寡糖素;嗎胍·乙酸銅;或香菇多糖,噴藥防治。
6、煙草野火病
煙草野火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苗期常發生在苗床較低溫的部分。
葉片發病:初為黑褐色水漬狀的小圓斑,四周有很寬的黃暈,后逐漸擴大為有輪紋的大斑,呈火燒狀。在潮濕時病部表面有溢膿現象,干燥時病部破裂脫落,葉片被毀。并且在潮濕天氣、苗密集時,病害蔓延迅速,造成大片幼苗腐爛倒伏,或只剩頂芽直立,蒼白柔弱,生長慢。
莖、蒴果發病:產生水漬狀,不規則小斑,后變成褐色,稍下陷,黃暈不明顯。
防治方法
①與除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的作物,輪作3-5年;及時除掉病株、病葉,減少病源;合理密植,增強通風透氣;加強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長勢。
②選用無病種子或用0.2%的硫酸銅液對種子消毒10分鐘,清水沖洗干凈后播種。
③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并選用:春雷霉素,氫氧化銅,兌水噴霧,間隔7-10天,連防3-5次。
7、煙草煤污病
煙草煤污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是一種非寄生菌。常在蚜蟲和介殼蟲等的分泌物上大量繁殖,形成黑霉層,附著于葉、枝、莖的表面,遮蔽陽光,阻礙光合作用,影響碳水化合物的充分形成,使葉片變黃變薄,降低煙葉產量和品質。但這種霉層易剝離并易脫落。
防治方法
①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注意排水,及時摘除腳葉,減少蚜蟲孳生。
②可選用下列藥劑,防治蚜蟲:吡蚜酮;啶蟲脒,或噻蟲嗪。
8、煙草猝倒病
煙草猝倒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發病初近地面莖基部呈現濕腐狀,后發展為褐色水漬狀腐爛,病苗萎蔫倒伏,呈暗綠色。病苗常向四周擴散成片倒伏。濕度大時苗床表面和病苗上可見白色絲狀菌絲體。
防治方法
①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實行輪作;選用無病土育苗,選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塊做苗床;播前澆足底水,出苗后盡可能不澆水,澆水時間選晴天上午,忌大水漫灌;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氣;科學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嚴防煙苗徒長。
②床土消毒:每平方施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0%五氯硝基苯粉劑8~10g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9g+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g,與堰土拌勻,1/3藥土撒在畦面上,其余2~3藥土覆蓋在種子上面,即上覆下墊。
③發病初期,可選擇噴灑:百菌清;三氯異氰尿酸,或甲霜靈,每隔7~10天噴一次,連防2~3次。
9、煙草炭疽病
苗期危害癥狀
成株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多發生于苗期,主要為害葉片。
苗期葉片受害:病斑初為暗綠色水漬狀小點,后逐漸擴展成網斑,稍凹陷,邊緣明顯稍隆起呈赤褐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破碎、穿孔。天氣潮濕時病斑多呈褐色或黃褐色,有時有輪紋或產生小黑點。天氣干燥,寄主組織老硬時,病斑多無輪紋或小黑點。病斑密集時則相互合并,致使葉片扭縮枯焦。中脈、側脈、葉柄和莖部受害:病斑呈梭形,凹陷開裂,病斑大或多時常使幼苗倒折。
成株期染病:從腳葉開始,逐漸向上蔓延,病斑癥狀與苗期基本相同;莖上病斑較大,黑褐色,龜裂凹陷呈縱裂網狀條斑,天氣潮濕時病部出現小黑點。花及茹果受害:產生褐色近圓形小斑。
防治方法
①選用無病種子;選擇地勢高,排水方便地塊做苗床,不施用帶菌肥料,塑料薄膜育苗;加強苗期管理,合理密植。
②種子處理:用1%硫酸銅或0.1%硝酸銀溶液浸種10分鐘,然后用清水洗凈、晾干催芽后播種。
③發病初期,可噴施下列藥劑:百菌清,代森鋅,或甲基硫菌靈,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發生嚴重時可噴4~5次。
10、煙草斑點病
煙草斑點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苗期發病:在葉片上形成不規則的淺褐色病斑,中心深褐色,邊緣較淺,嚴重時在葉片上形成較大的白色斑塊,后變為淡褐色,但不表現典型的穿孔癥狀。
大田期發病:首先從中下部葉發病,始為帶有較窄的褐色邊緣的白色小斑點,后擴大成深褐色壞死中心及淺褐色的邊緣,有黃綠色的暈圈,中心壞死組織易開裂脫落形成穿孔。當病斑擴展或相連形成大斑時,幾乎所有葉肉組織都可以脫落,僅留下葉脈及附著的少量葉肉組織。在圍繞穿孔的淺褐色至灰白色的邊緣有許多小的灰黑色顆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因常與蛙眼病、破爛葉斑病、赤星病等葉斑病混生,不易區分。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實行2年以上輪作;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深翻土壤;高畦種植,合理密植,適時打頂采收,及早摘除底腳葉;適當增施有機肥和餅肥,控制氮肥用量,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煙株抗病能力。
②苗床期,結合防治炭疽病等做好防治,在移栽后,在病害發生前或剛發生時,及時噴藥控制:甲基硫菌靈,多菌靈,或百菌清。
11、煙草枯萎病
煙草枯萎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有的僅在一側發病,葉片小或主脈彎曲,病株頂部彎向一側,剖開病莖、病根,可見木質部褐變,鏡檢病部變色處或導管附近可見菌絲或分生孢子。后期病株逐漸變黃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實行5年以上輪作,提倡與禾本科作物或棉花輪作。但白肋煙、深色煙不要與棉花、甘薯輪作;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培育無病壯苗,必要時進行苗床消毒;注意防治線蟲,可減輕發病。
②發病初期,開始噴灑或澆灌: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或百菌清,每株灌對好的藥液,連灌2~3次。
12、煙草霜霉病
煙草霜霉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幼嫩葉片發病:病葉直立;
較大葉片發病:初期形成黃色圓斑,后病斑中間下陷,背面產生灰色或藍色霉層,嚴重時病斑融合成褐色壞死大斑,病葉皺縮扭曲。常表現系統感染,煙株矮化凋萎。在花、蒴果上也出現病斑。
防治方法
①加強植物檢疫,對進口的煙草種子和煙葉商品要嚴格檢疫;收獲后要深翻土地,深埋病殘體;床土要消毒或選未種過煙草的地塊做苗床;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密植,避免田間積水,提高煙株的抗病力。
②發病初期,開始噴灑或澆灌:丙森鋅,甲霜靈·錳鋅,或錳鋅·烯酰,每畝用兌好的藥液50~70L,噴藥時注意葉片正面和背面均要噴到。
13、煙草低頭黑病
煙草低頭黑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地上部。
苗床期染病:始于2片真葉期,先葉片主脈或側脈上產生病斑,很快病斑沿中脈擴展到葉柄處及莖部形成圓形至橢圓形黑斑,大小0.2~0.3mm,后向上下擴展成條斑,隨之頂芽向有病斑的一面彎曲,同時病株有病一側葉片凋萎,全株呈“偏枯”狀態,嚴重的全株枯死。
剖開病莖從基部到頂芽的維管束內具明顯的黑線,近黑線處葉脈變黑發皺,莖外密生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
大田期癥狀類似于苗床期癥狀。
防治方法
①收獲后要深翻土地,深埋病殘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密植,避免田間積水,提高煙株的抗病力。
②移栽期穴施:甲基硫菌靈藥土,每畝用藥0.5kg拌少量細干土均勻地施于移栽穴內。
③團棵期連續噴灑: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或百菌清。
14、煙草破爛葉斑病
煙草破爛葉斑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煙草苗期和成株期的葉莖部均可發生,但多在成株期中下部較老葉片上。
葉片受害: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稍隆起,深褐色,中央薄,灰白色至淡褐色,常散生—些小黑點。病斑間常相互愈合,組織枯薄破爛脫落。病斑如發生在中脈上,中脈斷裂,葉上部懸垂枯死。
莖和葉柄受害:且病斑略長,色也略深。
防治方法
①種植抗病品種;合理輪作;收獲后要深翻土地,深埋病殘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密植,避免田間積水,提高煙株的抗病力。
②發病初期,開始噴灑或澆灌: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或代森錳鋅。
15、煙草菌核病
煙草菌核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侵染幼苗、成株的莖、葉、蒴果等。
幼苗染病:初在莖部、下部葉片及主脈出現紅褐色病斑,后變濕潤狀并軟腐。重者整株凋萎枯死。
生長期染病:莖部病斑呈橢圓形,淺褐色,病健交界處有較深色褐紋;葉上病斑褐色,不規則形,濕度大時,病部產生白色絮狀菌絲;后期在病株的蒴果及髓部產生黑色鼠糞狀菌核。
防治方法
①種植抗病品種;合理輪作;收獲后要深翻土地,深埋病殘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密植,避免田間積水,提高煙株的抗病力。
②發病初期,拔除個別發病煙株,并用石灰粉消毒病穴。也可選用:菌核凈,異菌脲,或腐霉利,噴灑煙株根莖部及周圍土表,隔10天左右一次,連防3~4次。
16、煙草空脛病
煙草空脛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在煙田該病常與青枯病混合發生,有些地區為害較重。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
苗期染病:多始于葉片,經葉脈、葉柄傳到莖部,致莖基部變黑腐爛,形成空脛狀,煙農稱其為“黑心”、“倒苗”、“爛根”等。
成株期染病:多在抹杈或打頂時,從斷口處開始發病,并沿髓部向下擴展,造成髓部組織腐爛而出現空脛,引起植株頂葉凋萎、葉片下垂或脫落;葉上發病后現暗綠色斑點,后期葉肉消失,殘存葉脈。
防治方法
①合理輪作;收獲后要深翻土地,深埋病殘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密植,避免田間積水,提高煙株的抗病力。
②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并選用:春雷霉素,或氫氧化銅等兌水噴霧,間隔7~10天,連防3~5次。
17、煙草白絹病
莖部危害癥狀
根部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主要為害莖部。初現褐色病變,接著在病部長出大量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包裹莖基部,后病部產生許多油菜籽狀小菌核,初為白色,后漸變為茶褐色。隨病情擴展,病株由上向下萎蔫,嚴重的迅速黃化枯死,濕度大時病部易腐爛,僅殘留纖維組織,全株倒伏干枯。
防治方法
①實行輪作;選用稻田或前茬為禾本科作物的地塊作為苗床地;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生物有機肥;在煙株基部撒施草木灰,重病地區或田塊,在春耕時即可施用石灰。
②發病初期,噴灑:乙烯菌核凈,苯菌靈,或多菌靈,重點噴在莖基部,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18、煙草白粉病
煙草白粉病苗期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煙草白粉病以大田危害重,苗期亦可發生。主要發生在葉片表面,嚴重時也蔓延到莖稈上。
幼苗受害:病葉上長滿白粉,葉色變黃,煙苗逐漸干枯死亡;
大田發病:通常先自腳葉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很快遍及全株。初期被害葉表面出現近圓形淡黃褐色斑塊,然后在葉片正、反兩面和莖上著生一層白粉,病斑相互聯合,致使全葉呈灰白色,變褐枯死,被害葉變薄如紙狀,喪失使用價值。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摘除染病腳葉,將下部侵染白粉病的未成熟葉提前采烤,大大減少了田間傳染病源,對降低病情上升率有很好抑制作用;勿在低洼地、連作地種煙;整治排灌系統,實行高畦深溝栽培,雨后及時排除積水;配方施肥,適時噴施葉面營養劑;綁桿上炕前噴施甲基硫菌靈。
②發病初期,選擇以下藥劑防治:粉銹寧, 三唑酮·多菌靈,或三唑酮·福美雙,在植株封行時開始,連噴2~3次,隔7~10天一次,交替施用,噴勻噴足。
19、煙草黑斑病
煙草黑斑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主要發生在旺長期至成熟采收期煙株的中下部葉片上,初生圓形至不規則形的灰色或黑色病斑,有窄的黃色暈圈或無,大小3~20mm,具多層輪紋,有時生有灰黑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干燥條件下病斑易破裂。
防治方法
①收獲后徹底收集病殘物燒毀;合理密植,清溝排漬,注意改善通風條件以降低溫度
②重病地應及早噴灑:百菌清+代森錳鋅,或代森錳鋅。
20、煙草蛙眼病
煙草蛙眼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圓形,褐色、茶色或污白色,邊緣狹窄,深褐色,中央呈灰白色羊皮紙狀,似蛙眼,故稱“蛙眼病”。因環境、品種不同,病斑有時呈多角形,中央白色很小或沒有。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灰色霉層,嚴重時病斑融合,致整葉桔死。采收前2~3天葉片染病的在烘烤期間,可形成綠斑或黑斑。
防治方法
①實行2~3年輪作;早育苗,早移栽,適時采收;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并進行深翻;加強管理,合理密度,注意田間排水,配方施肥技;烘烤時小火期要提高溫度,在38~42℃烘烤。
②移栽前定期噴灑波爾多液;多菌靈,或代森錳鋅,減少病苗。田間發病初期,除以上三種藥劑外,還可選用多菌靈·硫磺,隔7~10天一次。
21、煙草劍葉病
煙草劍葉病危害癥狀
危害特征
從苗期至開花期均可發生。發病初期,葉片邊緣黃化,后向中脈擴展,嚴重的整個葉脈都變為黃色,側脈則保持暗綠色、網狀。葉片只有中脈伸長而形成狹長劍狀葉片。植株頂端的生長受到抑制,呈現矮化或叢枝狀,根部常變粗,稍短。植株的下部葉片有時變黃。
防治方法
①加強田間管理;及時灌溉和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排水能力,防止煙田積水,滿足煙草生長需要,發病后補施氮肥可減輕癥狀。
②秋耕時每畝施用硫磺2kg,可減輕下一年發病。
22、煙草根結線蟲病
煙草根結線蟲病危害特征
危害特征
根結線蟲在煙草苗期就可侵入為害,一般癥狀不明顯,主要為害期在大田期。根結線蟲直接為害煙株根部,間接影響地上部。
苗期受害表現葉片萎黃,生長緩慢。苗床后期,若蟲口密度較高,則出現須根減少,也可出現細小的根瘤。大田期癥狀明顯,地上部表現葉尖、葉緣退綠變黃,繼而轉為紅褐色,呈倒“V”字型向下向內擴展,最后干枯反卷。此癥狀與缺肥、缺水引起的干枯較為相似,故往往要結合地下部癥狀的診斷方能區別。
在出現枯尖枯邊的發病中后期,可看見病株根部長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根瘤,須根很少。須根上的初生根瘤為乳白色,以后逐漸增大,一條根上可長幾個到十幾個,大的如花生仁,圓形或紡錘形。嚴重時,整個根系變粗,如雞爪狀,吸收營養和水分的機能基本喪失。
發病后期,病根腐爛中空,僅存根皮和木質部。根瘤里面隱藏著大量不同發育階段的病原線蟲。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實行輪作;在病區收獲時及時病株連根挖出集中燒毀;選擇水稻田或無病地作苗床,培育健壯苗;移栽前施足基肥,移栽后及時中耕追肥增施有機肥,深耕土壤;實行早播早栽,栽大苗,可促使煙苗早旺長,早成熟,減輕受害程度。
②苗床熏蒸:可用磷化鋁或溴甲烷熏蒸苗床土壤,施后覆土熏蒸1-2周,然后栽煙苗或播種,土壤濕度大時效果更好。
③移栽前處理:用噻唑膦;阿維菌素;阿維·噻唑膦在開溝時溝距60厘米,溝深15厘米,把藥撒勻后覆土。施藥后1~2周栽煙,應選擇地溫在15~27℃,土壤濕度為5~25%時施藥。溫度過低或土壤太干都會影響用藥效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