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天氣晴朗,我得抓緊把煙地翻耕一下,免得下雨時長雜草,也不利于煙根早生快發。”6月13日,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西邑鄉魯圖村村民王金智在新承包的土地里小心翼翼地駕駛著“小鐵牛”,太陽才爬上樹梢,身后的6畝土地已經快翻耕完了。
王金智駕駛的“小鐵牛”是小型的中耕培土機,一款集土地翻耕、起壟、中耕培土一體化小型機械。
機械化耕作。
今年,魯圖村被當地政府和煙草部門確定為農機農藝融合發展試點村,在試點區域內,實施全面全程機械化,探索推廣土地翻耕、起壟、培土、綠色植保和智慧化烘烤的全流程機械操作。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于農業機械化,說起全程機械化,王金智也得到了實惠。“2月份購買了這臺‘小鐵牛’,隨后的3、4月份,合作社統一將土地進行整理,我自己則是就近打了點零工,支付土地整理費用后,還結余不少。”
“以前種植玉米、豌豆、烤煙等農作物時,工序繁雜,特別是在翻耕、起壟等環節,受制于沒有機械,靠人工勞作,種植規模小且不說,一年忙到頭,扣除人工費后,所剩無幾。”說起以前耕種土地的經濟效益,王金智搖了搖頭。
機械化耕作。
現在不僅翻耕、起壟、覆膜、移栽輕松了,就是以往讓村民提心吊膽的烘烤,如今隨著專業化服務和智能化烘烤設施的普及,也不再是“老大難”問題。“煙葉進烤房后,烘烤服務隊隊員設置烘烤程序自動控制火力、溫度,烤制效果差不了。”
“這不,今年我就和老伴商量,再租種20畝耕地,現在我管理著90畝土地了,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不只是王金智受益,在地旁邊正在用除草機的張明發也是一臉的高興。
“今年我增種了10畝,面積達到25畝地,以前種植15畝地,栽種的時候需要20個工左右,現在全程覆膜,用工量減少了、效率也提高了,煙葉采收結束就種上青豌豆,行情好時,豌豆的收入也十分可觀,煙草部門算是幫我們把賬給算好了。”張明發邊除草邊說,手上的活路一點不耽擱。
田野間,中耕培土機和除草機的馬達聲,此起彼伏,交相輝映。
機械化耕作。
“很多村民既是煙農,也是豆農。我們今年先進行試點,‘煙+豆’產業互補發展,然后再輻射推廣,讓更多的農戶受益。”魯圖村黨支部書記王學春堅定地說。
說話的工夫,王金智駕駛著“小鐵牛”已經將6畝地全部耕作完了。“今天翻耕10畝地沒有問題,現在種地不費勁咯。”王金智笑道。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