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點啊,大家肯定都下地干活去了,忙得很。”近日,記者來到貴州省晴隆縣光照鎮新益村,村子里靜悄悄的,當記者提出要采訪農戶時,村黨支部書記李維這樣說道。
驅車行駛在彎彎曲曲的鄉間公路上,兩旁種的最多的作物是烤煙,煙田地里有不少村民正在勞作。
“我們村今年種植烤煙2460畝,有46戶煙農,帶動近400名勞動力就業。可以說,煙葉是我們村最大的助農就業產業。”李維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新益村過去曾是老少邊窮二類貧困村,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0%以上。煙葉是新益村的傳統產業,在新益村脫貧攻堅道路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煙葉在帶動村民就業方面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今年35歲的魏小孟常說自己是聞著煙葉的清香長大的,他的爺爺、父親都種過煙葉。到了他這一代,他同樣選擇留在家鄉種植烤煙。
由于戶均種植規模較大,新益村煙農都要請工干活,這就帶動了村里勞動力的就業。
魏余林是新益村的一名村民,年已60旬的他因為年齡較大,無法外出打工,自己搞產業又缺乏資金。于是,他和老伴一起,成為專業的煙葉產業工人,參與煙葉生產。從烤煙育苗到采摘烘烤,煙田里總有他們的身影。
“我們倆一年能賺3萬元,比出去打工強多了。”魏余林開心地說。
除了賺取務工收入,新益村村民還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給煙農種煙,獲得一筆穩定的收入。
村民韋美福就把自家的6畝土地流轉給煙農王順權種煙,每畝租金600元。韋美福外出打工賺錢,他的妻子就在王順權的煙地里打工,日均工資120元。
“一年我光租地和請工就要支出十多萬元,這些錢都是鄉里鄉親賺了,我請工也省心省力了,大家都高興。”王順權說。今年46歲的王順權今年種了90畝烤煙,靠著種煙,他已經供出了3個大學生,家里也蓋起了三層樓房,生活越來越美好。
“煙葉今后仍然是我們村重點發展的經濟作物,我們準備與周邊的另外兩個村子一起,在煙草公司的幫助下,努力打造萬畝烤煙基地,向現代山地農業努力,讓更多村民受益。”憧憬未來,李維如是說。
新益村依托煙葉產業實現更多人就業是煙草行業助力當地群眾穩就業、促增收的一個縮影。走過幾十年改革發展之路,煙草行業目前已建立了從煙草種子培育到卷煙物流配送的全套完整產業鏈條。始終講政治、顧大局,自覺為國分憂、主動為民謀利,煙草行業充分發揮煙草產業鏈的強大輻射帶動作用,廣開就業門路,創造就業機會,努力促進社會富余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這條完整的煙草產業鏈背后,正是一張由無數個工作崗位、無數個從業人員織就的巨大“就業網”。
心聲:
我從1996年開始種煙,一直種到現在。從開始種幾畝到現在種90畝,越種越有信心。煙草公司給我們修了烤房、機耕道、育苗大棚,每個環節都有技術指導,現在烘烤期間,技術員一天跑來兩三次。通過種煙,我蓋起了三層的新房,也買了新車,三個孩子都讀完了大學。
前些年,在煙草公司的幫扶下,我們村里修了不少路,還通了自來水,村容村貌變化挺大,大家的腰包越來越鼓了,生活越來越舒心。
——新益村村民王順權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