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岔科鎮落水洞村烤煙種植連片區,幾只斜紋夜蛾雄性成蟲循著空氣里飄來的雌性成蟲的信息素,撲棱著翅膀飛向一個容器的入口。鉆進“圈套”后,蛾子使勁渾身解數都不能脫困,掙扎許久后,沒了動靜。
次日上午,岔科鎮煙葉工作站副站長普春打開電腦登陸系統,界面顯示,昨天夜里,落水洞村片區的性誘測報裝置,新捕獲了9只斜紋夜蛾雄性成蟲。
岔科鎮煙葉工作站人員查看AIM物聯網蟲情性誘測報裝置(鄧楚瑜 攝)
“性誘測報裝置誘捕到蛾子后,能自動將信息發送到后臺系統,可以隨時了解蟲情。”普春說,這樣的操作等同于在蛾子身邊安上了“監控器”,便于實施精準防控措施。
今年,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煙草專賣局引入AIM物聯網蟲情性誘測報系統,在全州各煙區分點布設性誘測報裝置,以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重點監測斜紋夜蛾及棉鈴蟲等常見蟲害發生情況,為促進煙農增收撐起一把綠色防控“保護傘”。
落水洞村烤煙種植連片區的性誘測報裝置只有1個,但插入煙地的塑料性誘瓶卻有20多個,這些瓶子捕獲的蛾子也不少,10多天就要清理一次。今年,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煙草專賣局在全州各煙區共投放5萬多個性誘瓶,覆蓋70%的種煙區域,收到了較好的防治效果。
從普春登錄的系統界面能看到,蟲情監測的時間段精確到天,蟲害發生情況能以地域按月、周統計,這意味著以“外科手術”式防治區域性爆發的蟲害更加精準。
除了安裝性誘測報裝置,岔科鎮煙葉工作站還設置了3個病蟲害普查點,每月定期開展3次普查,在監控病害發生情況的同時進一步評估采用綠色防控措施防治蟲害的效果。
“從移栽到現在,基本沒看到蟲子。”在落水洞村租地的職業煙農白永新從煙株中探出身來,高興地對普春說。
白永新算了筆賬,他租的100畝地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后,今年他至少能省下1萬多元的農藥錢。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