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田里,起壟機、打塘機、育苗機、采收一體機在煙葉生產的各個環節替代了人工作業,無人機在空中精準噴灑農藥;
煙田外,煙農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與煙技員溝通交流,通過“云滴農機”“空中滇農”等小程序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化服務隊伍,“北斗”系統實時記錄大型機械作業軌跡,為煙區規劃等提供依據;
……
這不是關于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構想,而是已經實實在在發生的現實。
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煙草專賣局(公司)看來,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是深化煙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煙農生產成本,提高烤煙種植效益,推動文山煙草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的必由之路。
正基于此,近年來,文山州局(公司)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機械化為導向,以煙葉生產減工降本為目標,以宜機化煙草農業標準體系建設為突破口,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加快關鍵環節農機裝備研發推廣,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推動煙葉生產向全程機械化升級,著力穩固煙葉基礎,促進產業穩定發展、煙農持續增收,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以田宜機”——聚焦煙田改造,夯實煙葉生產發展的基礎
在文山州丘北縣雙龍營鎮紅薯山村,一望無際的連片煙葉仿佛綠色海洋。煙田里煙葉整齊劃一,機耕路旁溝渠縱橫。
“這么好的土地里,怎么可能種不出好煙葉!”黃紹書是紅薯山村一名普通煙農,種煙經驗較為豐富,但卻一度有過放棄種煙的念頭。
“地塊太零散、配套設施又不足,栽煙時最長要走將近50分鐘的路程。”黃紹書說,幾年前,每到移栽、采收等用工高峰期他都會覺得“惱火”,能夠用上機械作業更是“想都不敢想”。
機械化是農業的出路。然而,沒有平整的土地、流轉的政策、完善的配套,機械化便無從談起。
為了盡快改善煙農生產條件,文山州局(公司)把穩定核心煙區、穩定優質煙田作為全州煙草商業系統的一項核心工作,扎實推進高標準煙田建設,“以田宜機”,充分發揮基本煙田的綜合保障作用。
與此同時,他們以當地黨委政府為主導、以合作社為主體,組織農戶開展土地長期集中流轉,解決項目選址難問題,為高標準煙田建設提供耕地保障;以多樣化流轉方式為手段,突出解決再流轉問題,滿足農戶種煙需求,實現土地流轉可行、可持續和合作社經營穩定。
“每年,我們都會根據實際需求對整個煙葉產區的布局進行規劃。”文山州局(公司)煙葉生產科負責人介紹道。
一方面,圍繞提高連片種植規模,文山州局(公司)將連片規模種植作為評價驗收合作社的重要指標,推動合理布局規劃,提高連片種植規模,確保100畝以上連片規模不低于烤煙種植面積的80%,10萬擔以上煙區千畝以上連片面積不低于20%,5萬擔以上煙區500畝以上連片面積不低于30%;
另一方面,圍繞推進煙田宜機化改造,文山煙區整合多方資源,加大煙區布局優化和土地流轉力度,集中在示范區開展以“小變大、陡變平、短變長、彎變直”為重點的煙田宜機化改造,提前布置機械作業便道,拓展機械化發展空間,減少機械作業死角,改善農機作業環境,著力解決當前機械作業“下田難”“作業難”問題,促進作業區煙田整體宜機化水平提升。
土地平整了,大型機械可以直接開到田間地頭,深耕翻犁、土壤改良、塘施腐熟農家肥等措施也得以順利實施,整個煙區的耕作條件和農藝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更讓煙農們欣喜的是,通過項目開展,煙葉種植區域水、路等條件和配套設施得到了大幅改善,形成了“旱能灌、澇能排”的高質量煙葉種植區域。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必須進行全程機械化的改革與試點。”文山州局(公司)黨委書記、局長、經理朱艷梅告訴記者,文山的戶均種植面積全省第一,機械化生產的需求更加迫切。作為地方重要經濟支柱,以煙葉生產推動地方農業機械化發展,他們責無旁貸。
“以機適藝”——聚焦機械適配性,讓設備真正發揮效能
7月8日,在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平遠街鎮,一場“農機農藝融合”大比武正在熱火朝天地展開:起壟打塘一體機、自走式覆膜機、自走式揭膜培土一體機、自走式拔稈機……大大小小的機械化設備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這是文山州局(公司)首次舉辦的農機農藝比賽,比賽依據不同機械分為三個組,按打塘質量、起壟質量、理墑質量等維度來評分,旨在向來自全州煙葉戰線的人員展示近年來他們在“全程機械化”方面的探索。
值得關注的是,參加這次農機比武的還有首次亮相的移栽澆水覆膜一體機,小機器發揮大作用。由于移栽、覆膜環節用工多、機械化作業率較低,文山州局(公司)以此作為最新研發方向,重點突破移栽關鍵環節配套機械,補齊全程機械化的短板。
“起壟、打塘、理墑、移栽、除草、施肥、噴藥,覆膜……咱這農業機器人啥都能干,種煙沒有過去那么苦了!”比賽現場,既是煙農又是機耕手的馬順榮為記者介紹家中的自走式覆膜機、微耕機,語氣里充滿自豪。
近年來,為加快新型專用農機研發,重點發展適應不同地形地貌條件的實用農機,進一步提高煙用農機裝備的作業廣適性、農藝適配性,文山州局(公司)一方面不斷加大農機內部研發力度,充分調動公司技術員、合作社、煙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小改進、小創新研發改進一批價格便宜、便于操作、接地氣的“土農機”;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聯創平臺渠道優勢,整合本地農機管理部門渠道,精心篩選優質農機資源,以此降低合作社和煙農采購農機的選型交流成本。
“我們對應建立了農機的進退機制,通過實操比武、煙農推薦等方式,建立煙草農機推薦名錄和選型手冊,同時根據新型農機驗證示范、農機農藝匹配評估、機械改進及選型定型多個方面,對農機進行持續篩選。”文山州局(公司)煙葉生產科負責人介紹道。
通過多年探索實踐,文山煙區在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廣方面成效顯著,呈現出“實用、多樣、融合、智能”發展特色,打造出“全程覆蓋、降本增效、輻射帶動”發展典范。截至目前,文山州煙葉生產合作社組建的機械化專業服務隊,配置各類機械,在育苗、深耕、耙地、理墑、打塘、覆膜、中耕、植保等8個用工多、強度大的生產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全覆蓋,畝均用工降低到15個以內、節約成本580元左右。
對于生產方式的改變,丘北縣天星鄉煙農馬順榮深有體會:“自從用上了微耕機、覆膜機,煙葉移栽前‘犁、耙、壟、塘’4道工序的成本降了,省去了請人工的費用,一年至少節省4000元。”
與此同時,文山州局(公司)加大封頂抑芽、拔稈環節的機械化推廣力度,積極探索移栽、采摘環節的機械化應用,機械化已基本覆蓋煙葉生產全部環節。
值得一提的是,文山州局(公司)還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云南創新研究院、云南紅塔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智慧煙草聯合創新中心”,鞏固和豐富文山州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內涵,以全程機械化為突破口,融入“互聯網+”思維,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吸納各類要素資源,構建“協同、高效、共贏”一站式種煙主體服務平臺,提升煙葉生產全過程機械化水平。
“一直以來,文山煙草始終注重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主要目的是降本增效,幫助煙農減輕勞動強度,從而更好地穩定煙區、煙農。”文山州局(公司)煙葉生產科負責人說,文山煙草將持續提高煙葉生產機械化程度,降低煙農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提高煙葉均質化生產水平,大力推進煙區農業現代化。
“以藝宜機”——聚焦作業場景、農藝環節,構建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標準體系
日前,文山煙區的田疇間,各類現代化煙草農機成為農家好幫手。技術新、裝備強,田間地頭的科技動能,正轉化為收獲時節的喜悅之情。
在文山州局(公司)看來,想要實現農機與農藝的深度融合,必須以農藝標準為基礎,即農藝宜機化。
為此,文山煙區抓住關鍵環節,將統一煙田標準作為推行機械化的前提,再結合壩區、半山區、山區煙葉生產機械化作業條件,聚焦三大作業場景、六個農藝環節,圍繞作業流程方式、農藝技術參數、生產物資規格制定了《文山煙區宜機化煙草農機農藝標準規程》《文山煙區農機裝備選型配置技術標準》等技術標準,統一了煙葉生產全環節的宜機化農藝標準,推動農機農藝的相向而行。
“施肥、噴藥、理墑,這些農機什么都會干。”硯山縣銃卡村煙農趙成華用上了自走式一體機,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種煙多年的他更是直言,從來沒想過農機還能根據設定好的工藝標準“自己干”。
事實上,文山煙區對于標準有著自己的考量。
對于育苗、耕地、整地、起壟打塘、煙葉烘烤等農機農藝“高度融合”的環節,他們統一物資規格和作業質量要求,開展相應的宜機化農藝技術大田驗證和參數制定工作;
對于揭膜培土、植保、拔稈、烘烤等農機農藝“中度融合”的環節,他們從農機適配性提升和農藝宜機化改造兩端發力,加快提升其宜機化水平,構建相應的農藝技術參數;
對于移栽、施肥、采收等農機農藝“低度融合”的環節,他們先行探索宜機化農藝改進對煙葉質量的影響,明確其農藝農機融合度提升的可行性,為相關農機研發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當前,正值新一輪煙草行業的發展變革,智慧農業、綠色生產等新業態、新模式興起,為煙用機械的選型、改進和研發注入了新動能。文山煙區適時引進農機智能導航、遠程數據分析等技術,以智能機械化促進農藝發展。
“我們用的機械有了‘大腦’,經驗豐富的老機耕手都干不過它,從來沒操作過的新手也能很快上手。”煙農口中的“大腦”,其實是安裝了智能導航自動駕駛系統的煙草農機。
今年,文山煙區生產、起壟等環節的作業機械在智能系統的控制下,高標準自動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文山州硯山縣、丘北縣屬于地勢平坦的壩區,針對大面積連片煙田整地起壟作業需求,成功引進自動駕駛的智慧型起壟機械。以衛星定位自動駕駛代替人工駕駛,每公頃煙田作業時間僅需45至50分鐘,理墑的路線筆直、整齊。另外,經過改造的覆膜、除草等機械,進一步提高了田間作業效率和精準程度。
智慧煙草是煙草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農藝創新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為不斷推進農機農藝的深度融合,文山州局(公司)持續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重視建設創新人才基地,構建了多級別多層次人才梯隊。
他們加強科技項目的研發及推廣,在2019年以“烤煙計數打塘機的研發”課題在全國煙草行業第三十屆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成果發布會上獲得三等獎,不斷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
農藝一小步,農業一大步。文山州局(公司)深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創新結出碩果,煙葉生產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為推進煙區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服促融”——聚焦專業化服務,通過數字化方式助力全程機械化
當下,文山煙區正處于大田長勢正好、等待采收的時節。家中種有100畝煙田需要盡快完成植保的硯山縣干河鄉干河村煙農楊明良盡管還沒聯系到作業機械,但他好像并不著急。
“我們現在種煙用的機械都是托管服務,通過手機就能快速進行服務預約,一鍵完成下單、服務和評價,操作起來簡單方便。”楊明良說道。
楊明良口中的“手機預約”,是文山州局(公司)研發的一款名為“云滴農機”的小程序,借助這個小程序,煙農可以輕松實現專業化服務的“掌上操作”。
為進一步完善專業化機械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率,文山州局(公司)全面實施以煙農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農機托管服務模式,在煙田育苗、深耕、耙地、打塘、覆膜、植保等用工多、強度大的生產環節,整合全州農機資源,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全覆蓋,以區域化、專業化、一站式的服務讓煙農共享機藝融合發展成果。
文山州局(公司)黨委認為,建立煙農專業化服務數字平臺,促進農業生產向規模化、產業化、機械化的現代農業方向轉變,就是要為煙農提供便捷服務。
為加快實現服務能力現代化,文山州局(公司)依托智慧煙草研發了“云滴農機”“空中滇農”等農機服務預約系統,在系統中實時錄入煙農、煙田地塊、農機資源等信息,開發下單一次、服務多戶、就近分配的功能,可實現農機供需雙方的有效對接。
“農機服務不但操作便捷,而且服務更到位、價格更優惠,比以前我到處和別人借機械節省下不少錢。”楊明良對托管農機的服務模式贊不絕口,“現在,我還是一名機耕手,雙份收入讓種煙越來越有賺頭。”
目前,硯山縣木瓜鋪烤煙服務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有114名“雙重身份”的機耕手,合作社對這些機耕手定期開展安全培訓、技術指導。每次農機服務結束后,煙農還可以通過平臺對機耕手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打分和說明建議,都將作為對機耕手機耕水平考評和服務費用兌現的依據。
與此同時,文山州局(公司)還積極引導硯山縣木瓜鋪烤煙合作社啟動建設全州第一家煙草農機“4S”店,提供配套農機質保維修服務,有效降低煙用農機維修養護費用,確保煙農用得起、用得好、用得久。
在大力推進農機服務的同時,文山州局(公司)圍繞煙葉生產“耕、種、管、烤、收”等環節,整合科研、企業、市場等資源,堅持創新驅動,應用技術手段,把信息化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進一步完善推廣“一部手機種好煙”。
文山州局(公司)聯合云南紅塔銀行研發的“香葉助農”微信小程序是“一部手機種好煙”數字化建設體系的重要模塊。其中,小程序主界面涉及政策宣傳、合同網簽、交售預約、技術科普、紅塔金融信貸服務等業務,生產業務線上辦理,便農利農惠農。
“沒想到,只需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能解決我們的大問題。”硯山縣平遠鎮大新村煙農李家平高興地說,“今年,我的合同簽訂和農用物資貸款都是用手機操作,很快就辦好,比以往方便多了。”
由于煙葉生產、移栽等環節時間相對集中,文山州局(公司)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煙葉生產的業務流程、管理流程再造,全面提升煙葉生產標準化水平,進一步做好煙農服務工作,助推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
小程序解決大問題,小手機預示大發展,在這一“小”一“大”之間,正是文山煙草對生產技術進步、農機服務提升的不斷追求,也是他們與時俱進堅持科技創新、打造智慧煙草的真實寫照。
山雖高,攀登終能登頂;路雖遠,堅毅定能到達。對文山煙區而言,全程機械化的探索只是文山煙區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未來,他們將借助科技創新,翻越重重艱難險阻,繪就一幅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美麗畫卷,為全州鄉村振興愿景的實現作出煙草貢獻!
文山煙區煙農使用小型中耕培土機。
文山煙區煙農中耕場景
文山煙區舉辦農機農藝大比武活動。
文山煙區煙農使用小型中耕培土機勞作。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