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施甸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推動配套產業綠色高效發展中,推進生態環境綠色化。向著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環境友好發展方向,大力推廣煙葉綠色生產技術,唱響了鄉村振興“生態曲”。
綠色防控 天敵替代農藥
盛夏七月,走進施甸老麥鄉黃家寨村,一棵棵的蘋果樹掛滿了紅綠相間的大蘋果,著實誘人。
“我今年在這個果園邊種了55畝烤煙,全部投放了煙蚜繭蜂,不僅煙葉病害少了,蘋果樹的蚜蟲也少了,品質都提高了。” 老麥鄉大橋組農戶段從達2022開始年應用綠色防控技術防治病蟲害,一舉多得。
在老麥鄉茨桶村山腳寨煙地里,星星點點布置著夜蛾性誘捕器,“這個誘捕器一天就裝進好多蟲子,這兩年煙田病害明顯減輕,長勢比往年好很多。”煙農趙定才家的20畝烤煙已進入成熟期,看著生物防治的效果,他眼中滿是豐收的期盼。趙定才算了一筆帳:“今年綠色防控不僅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煙葉的品質,一畝還能節約60元左右的人工成本。”
近年來,施甸縣大力開展綠色防控,促進煙用農藥減量增效。全面推行專業化植保,集成煙草綠色防控技術體系,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全程開展煙葉農殘檢測,減少化學農藥用量、降低煙葉農殘,以煙葉綠色防控輻射大農業生產,確保烤煙生產安全、煙葉質量安全與農業生態安全。2022年,全縣建設3.64萬畝煙葉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建立了3個病蟲害預測預報普查點,推廣夜蛾性誘技術生物防控2.9萬畝,蚜繭蜂、生物農藥防控9萬畝煙田,實現煙田全覆蓋。
土壤保育 有機肥持續利用
在施甸縣水長鄉大山腳村,長勢均勻的煙葉已進入了采烤期。正在采收煙葉的煙農楊麗華自信的說:“從我的父親再到我接手,我家種植烤煙近30年了,在我種烤煙的這10多年里,每年都種20多畝。如果農家肥準備不足,單靠田間土壤肥力和施用化學肥料的話,要想種出好煙是不可能的,增施農家肥不僅能夠改良土壤結構,也讓廢棄物得到有效利用。”
為深入推進綠色生產方式,施甸縣在烤煙生產上加大農家肥、生物有機肥的使用及綠肥種植的推廣力度,利用秸稈還田、綠肥還田等方式進行土壤堿性調節及保育。全縣共堆捂農家肥3.69萬噸,覆蓋面積6.12萬畝;推廣商品有機肥0.26噸,覆蓋面積2.58萬畝;推廣綠肥種植0.3萬畝。
清潔生產 農殘膜全部回收
7月11日,仁和鎮蘇家村煙農董其林拉著一車廢舊地膜交到施甸善云烤煙專業合作社仁和經營部,經過了下車、稱重、簽字確認一系列操作,他順利拿到了幾百塊的殘膜回收費。“殘膜回收是好事啊,田里清潔又衛生,我們每畝還有10元的補助。” 董其林高興的說。
近年來,施甸縣以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為抓手,推動循環農業發展和清潔生產,助力美麗鄉村建設。以烤煙專業合作社為殘膜回收組織主體,形成了煙站、合作社、煙農的殘膜回收網格,全面參與和動員煙農拾撿殘膜,按不低于7.5公斤/畝進行回收,按10元/畝給予煙農補貼,全面消除煙田地膜殘留,回收率達到100%。同時,按“誰生產、誰回收、誰使用、誰交回”的原則,設立農藥包裝袋、瓶回收點30個,由農藥產商進行農藥袋、瓶統一回收,在全縣營造了崇尚生態文明的農業發展良好氛圍,有效推動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減排固碳 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
7月19日,施甸老麥鄉老麥村蔣應鋒的第一窯烤煙剛剛出爐,看著一桿桿金燦燦的煙葉,他喜笑顏開地說:“今年不但煙葉烤得好,烘烤也輕松多了。我今年種煙80畝,用生物質燃料烘烤,一窯烤煙要比往年用煤烤煙節省了300多元,這樣算下來可以省下6000多元成本。”
為積極響應“雙碳”目標要求,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近年來,施甸縣大力推廣生物質燃料烤房改造,開啟了施甸縣煙區節能減排、綠色烘烤的新篇章。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煤炭能源,有效助力煙葉烘烤減工提質,促進煙葉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提升。2022年全縣推廣應用生物質燃料能源替代煤炭烤房1058座,減少燃煤使用6千多噸,用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彰顯了施甸煙草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的責任擔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