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馬市鎮地處南嶺山脈南麓,是當地煙葉主產區,素有“廣東金葉第一鎮”的美譽。
2020年,韶關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建起馬市煙區產業綜合體,覆蓋澇洲水、紅梨、陸源、黃田、高水、候陂6個村99戶煙農7970畝煙田。
“我們以‘訂單農業、產銷結合’為建設思路,構建‘企業+合作社+煙農’機制,推動建立跨領域、跨專業、跨部門溝通協調通道,形成‘行業—政府—企業—合作社—煙農’溝通合作機制,引導合作社同企業簽訂訂單協議。”韶關市局(公司)副總經理邱妙文近日向記者介紹道。
根據訂單協議,韶關市局(公司)積極推動“煙葉+多元化產品”生產銷售,將馬市煙區產業綜合體打造成廣東首個“以煙為主、品牌推進、訂單帶動、多元化產業興旺”的國家級煙區產業綜合體。
在實際工作中,馬市煙區產業綜合體著眼建立現代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在生產環節推廣機械化作業、專業化服務,制定烤煙標準化生產技術方案,廣泛開展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等專業化服務,同時積極落實綠色防控和土壤保育工作,提高煙葉生產質量和效率。
專業化服務及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大大提升了煙葉質量,增加了煙農收入。馬市煙區產業綜合體建成當年,當地煙區上等煙比例比上年提升了4.43個百分點,煙農戶均收入比上年提升了2.02萬元。
馬市煙區產業綜合體還充分利用現有的煙葉生產基礎設施,依托當地資源實現“煙葉+水稻”“煙葉+蔬菜”“煙葉+瓜果”等多元化產業發展。
“2020年產業綜合體建成后,我們幫助馬市煙農合作社與本地龍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簽訂了優質稻種植收購協議,煙農根據協議種植煙后稻,當年實現總產值2474.4萬元。”始興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王曉劍對綜合體建成后的首個煙稻輪作訂單記憶猶新。
除此之外,在始興縣局(分公司)的支持下,馬市煙農合作社通過農機具利用、煙蚜繭蜂培育、廢棄地膜運輸等促進煙農增收,同時綜合利用育苗大棚種植香瓜、空心菜,利用閑置期的烤房種植香菇、沙田柚等,均取得較好收益。
在馬市煙農合作社負責人郭洪海看來,煙區產業綜合體的建立實現了為合作社賦能:“伴隨著綜合體建設,我們進一步健全了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完善了合作社專業化服務機制,積極構建現代化管理體系,為持續提升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統計,煙區產業綜合體建成當年,馬市煙農合作社收入557萬元,較上年增加了30萬元。今年,該合作社在冊社員人數292人,其中煙農占比89.04%,全縣煙農入社率達100%。
2021年,馬市煙區產業綜合體以有機、綠色為定位,打造了“始飛”農產品特色品牌。
始興縣局(分公司)聯合合作社在直營店鋪、當地購物中心和直播平臺開展“始飛”品牌系列農產品展示宣傳活動,并幫助合作社注冊了微信、淘寶店鋪等,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同時,他們還積極探索卷煙新商盟平臺共享、物流配送共用和信息資源共享,準確把握市場動態,突出農產品形象,強化品牌特色,以品牌帶動訂單,增添綜合體發展動力。
今年54歲的澇洲水村村民盧德忠種了半輩子烤煙。2021年,他家通過規模化種植,年收入達70萬元。
“這增收是實實在在的!去年拿到交煙款后,我就在縣城買了套房。”盧德忠笑著說,“種了這么多年煙有感情了。現在有煙草公司和合作社的專業指導和服務,種煙更輕松了,收入更多了。”
今年33歲的李建東是一名職業煙農。大學畢業后,他放棄了城里的工作,選擇了回鄉種煙,一種就是8年。“把煙田管理好,使其真正產生規模效益。”這是李建東的經驗。煙區產業綜合體建成后,李建東通過“煙葉+水稻”多元化經營,進一步增加了收入。2021年,李建東種煙收入51.04萬元,煙后水稻收入11.76萬元,總收入達到62.8萬元。
李建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家門口也能就業,實現了“故鄉回得來、鄉愁記得住、未來看得見”。
如今,在馬市煙區產業綜合體,訂單農業正“訂”出越來越多的好產品,多元化產業為煙農增收、產業增效不斷增添新動能。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推進馬市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進一步推動生產模式轉型升級,促進煙農持續增收。”邱妙文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