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筐,下桔二,重量23.8公斤。”8月13日上午7點17分左右,隨著“云終端”系統播報完畢,一共14筐煙,384.9公斤,金額9488.08元,來自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古城村委會的煙農李云平,在7分鐘內完成了他家今年第一批煙葉的交售流程。
“我種煙二十多年了,二十年前交這么多煙要1天時間,十年前要半天時間,今早我交完煙回到家還不到8點,白天的事情一點也不耽誤!”李云平感慨道。
嵩明縣牛欄江鎮古城煙點煙葉收購現場。李航 攝
近日,牛欄江鎮煙站五個收購點同時開磅,拉開了2022年煙葉收購工作的序幕。早上6點40分,“云終端”收購設備開機自動準備;7點整,微機員張璇登錄客戶端認證,15秒之內登錄到云端收購系統,收購程序正常啟動。張璇入職煙草系統5年,她對今年的收購程序啟動時間非常滿意。“我做了5年收購微機操作員,往年的收購程序要2分鐘左右才能啟動,今年不用過多等待就正常啟動了。”她說。
小身材 大作用
“‘云’收購模式的改進,打破了傳統的收購架構。嵩明煙草共有17條收購線,往年收購系統布置調試要一個多星期時間,今年就只用了4天。”說起“云終端”收購管理模式,維護人員戴彥波掩飾不住臉上的笑容,“上級公司為煙葉收購統一配置了穩定的系統,系統的配置調試難度大大降低,只需設置幾個簡單的硬件接口即可完成調試。”
牛欄江煙站站長李國忠介紹說:“牛欄江煙站是嵩明縣最大的一個煙站,年種植烤煙1.77萬畝,收購煙葉5.2萬擔,有1178戶煙農,這樣的烤煙交售模式可為煙農及煙站職工節約很多時間,對精益管理、降本增效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嵩明縣牛欄江鎮連片烤煙。李國忠 攝
按照“業務上云”的數字化轉型整體部署,昆明煙草在嵩明縣率先啟用新一代的“云終端”收購管理模式。經過前期長達半年多的論證及技術改進,模擬數據傳輸端口、模擬顯示端口等技術的不斷更新,具有高集成化、輕量化特點的云終端收購設備終于投入了正式使用。
企業管理股負責人李航介紹,“云終端”適應性強,能夠很好地適應灰塵大的收購環境,有效保護設備,避免設備損壞;綠色低碳,終端設備功耗低,確保收購的順利進行;易于維護,設備出現問題后可以直接更換,幾分鐘即可恢復正常收購;同時,實現了專機專用,最大限度保證設備安全有效。
“云”的使用讓遠程管理和控制設備變得可行,使得收購系統的運行維護更加方便快捷。
小身材 大智慧
比起傳統主機,“云終端”輕量化的收購設備在外形尺寸和重量方面小很多,有利于收、盤、存。“‘巴掌’大的設備就可以收烤煙?”在今年在收購調試中,微機操作員潘紫鈺提出了質疑。潘紫鈺是去年才加入嵩明煙草的新人,“以往的收購工作需要計算機等一大堆設備,今年就看到一個巴掌大的設備,云終端能行嗎?”通過實地演示操作,質疑的態度一下變成了贊嘆的聲音——收購設備的輕量化改進,“云”收購模式的改變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環節,數字化與煙草工作的高度融合應用,使管理變得“簡單”。
通過實際運行,操作員們感嘆,“云終端”完成了本地硬件同遠程虛擬計算機的連接,完整實現了本地計算機所有的功能,完美融合了“云平臺”同本地硬件設備的互聯互通。雖然體積小,但連接互動性方面一點都不含糊,設備可以完全勝任多類型的接口硬件互聯互通。更值得一提的是“云終端”軟件完全適應國產化要求,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配置不同的操作系統,為物聯網開發、應用升級、國產化進程提供了多樣化、多類型、多場景的強大服務功能和良好的應用環境支撐。
嵩明牛欄江煙站微機員正在操作“云終端”收購系統。潘紫鈺 攝
小身材 大能量
“云”收購模式與過磅監控顯示大屏收購模式進行了完美結合。在收購過程中,待煙葉等級確認后,系統自動為大屏截圖進行錄像指令自動保存,并定時上傳到指定的服務器。
嵩明牛欄江鎮農戶正在交售煙葉。潘紫鈺 攝
煙葉交售過程中,煙農孟全正全神貫注地看著顯示大屏,在看到收購監控大屏上顯示煙農姓名、等級、重量、皮重、凈重、過磅過程的實時圖像時,他激動地對身邊的煙農劉榮磊說:“老劉,你看這就是我家正在交售的煙葉。”大屏上,煙葉交售初驗、裝筐、定級、稱重等環節都非常清楚,讓煙農放心。
嵩明白邑煙點煙葉收購監控屏展示。李航 攝?
過磅監控系統的應用,實現了收購過程過磅環節的可追溯,向廣大煙農展示了煙葉收購工作的公平、公正、嚴謹,充分體現了“全心全意為煙農服務”的宗旨,為煙葉收購重點環節的監督公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昆明煙草的“云”收購模式在智能化、智慧化的收購管理模式上下足了功夫,是煙葉生產管理收購中一種新的嘗試和創新,在上下互通、共同管理、共享互聯等環節打通了壁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煙農滿意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