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轟隆一聲巨響,走在前面的趙文民“哎喲”一聲,身后瞬間騰起一股塵煙,嚇得我和其他幾個小伙伴一邊后退,一邊喊著“文民你咋了,沒事吧?”過了幾秒鐘,文民灰頭土臉地爬了起來,嘴里罵罵咧咧:“這啥玩意,這么不結實,害我掉到這個窟窿里了。”看著他狼狽的樣子,我們哈哈大笑起來。這一幕至今停留在我的記憶里,成為兒時伙伴的趣味場景。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豫西農村流行一種土坯蓋起來的煙葉炕房,除了炕房底部燒煤的爐膛是用磚砌的,墻體四周都是泥土混合秸稈做成的土坯結構,邊側留一小小的入口供人出入,門上掛著厚厚的門簾。炕房頂部開一天窗用來散熱排濕,天窗上是木質小頂棚,上面覆一層雨氈或者塑料布用來防止雨水進入炕房。炕房內部有數根檁條橫貫于墻體之間,一是用來放置編竿好的煙葉,二是起到穩定炕房的作用。炕房內的底部是用薄薄的土坯砌好的通道,專業術語叫“火龍”,主要用來把爐膛產生的熱量均勻傳遞到炕房內部,使煙葉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下逐漸成熟。這種炕房每年只有在采摘、烘烤煙葉的夏秋季節才使用,其他時間都閑置起來。因為好奇,我們幾個小伙伴準備進去一探究竟,結果打頭的趙文民一腳踩到底部的火龍土坯上,于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轉眼間,三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土坯炕房逐漸成為一代人不可磨滅的記憶,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電能烤房,整齊劃一的標準化炕房群映襯出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新時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小小的炕房上就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過去煙農炕煙不舍得用煤,路邊碰到拉煤車掉下的小煤塊,就跟撿到錢了一樣高興,為了在長達數天的烘烤過程中保證合適的溫度和濕度,老煙農夜里需要拿著手電筒看上好幾次,像極了守在產房外的老父親,煙葉出炕那一刻,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據我所知,那時候賣煙葉的收入大多是用來給孩子交學費的,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擺脫貧困、投資教育、改善生活的重要經濟來源,寄托著艱苦一輩的老煙農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現如今,新式的電能烤房更加環保高效,不僅減少了大氣污染物排放,節約了炕煙成本,就連烘烤管理也更加智能化。怪不得嘗到甜頭的老煙農都會說:“不相信科學不中呀,過去炕煙求著‘老把式’, 沒成想炕房也能裝電腦,現在一個頂十個,咱也有了‘新把式’,哈哈”!
說完了炕房,咱再聊聊煙葉。一片片綠油油的煙葉,從田間地頭進入炕房烘烤,便開啟了華麗蛻變之路。烤熟的煙葉經過煙農分揀打包,然后銷售給煙草公司,基本上走完了他的“前半生”。作為適宜煙區重要的經濟作物,煙葉承載著煙農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老一輩煙農對煙葉的深厚感情,猶如農民眼中的顆粒歸倉,勤勞節儉的老煙農恨不得把煙桿也給烤了。現在,三門峽煙草公司提出的“一優兩轉”工作法已經得到了“工商農”三方認可。沒有需求的低質量煙葉被就地優化,中上部高質量煙葉被“重點培養”,使得煙葉結構、質量和煙農的收益都有了大幅提升。一粒種子從出生起,就走上了環境生態化、種植精細化、隊伍專業化、烘烤科技化、管理標準化的“星光大道”, 最終成就了品質如金的“三門峽煙葉”。一條條順心的道路,一個個凝心的水庫,一座座省心的炕房,一片片金黃的煙葉,一張張會心的笑臉,共同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鄉村振興圖。
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全國各族人民正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年砥礪前行,變化的是時代的烙印,不變的是煙草人的初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一代代三門峽煙草人始終牢記黨的囑托,秉承前人之志,堅守興業之道,正奮力書寫下個精彩的四十年。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