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福建省上杭縣廬豐畬族鄉三豐煙區產業綜合體,煙后稻田里,晚稻隨風搖曳,一株株一行行,構成一片綠色的海洋。
三豐產業綜合體由廬豐鄉豐濟、豐康、豐樂三個村組建,這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具備獨特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上杭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主動融入和服務糧食安全大局,把“以煙穩糧、以煙促稻,高標準糧煙生產雙優基地”作為發展方向,發揮煙葉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主動和農業部門對接溝通,努力推動形成“產業政策融合、生產區域融合、種植主體融合”的格局,帶動煙區振興、農民富裕。
2020年以來,三豐煙區產業綜合體規劃基本煙田3000畝,全部為核心煙區,煙后以種植當地農業農村局推薦的優質稻為主,通過“農場(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促進產業發展、煙農增收。
打牢產業根基
“三豐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以三豐煙農合作社為主體,實現了100%機耕翻整地、100%機耕起壟、100%水肥一體機施肥,煙農增收300元/畝以上;煙后優質稻面積3000畝,煙農增收200元/畝。”上杭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辦主任林清通說。
按照“做精做強煙葉產業、做細做活主導產業、做全做實輔助產業”的發展理念,三豐煙區產業綜合體堅持“一體化發展模式、一體組織管理、一體統籌支持、一體服務支撐”的“四位一體”措施,筑牢煙區發展的產業基石。
“目前,產業綜合體擁有標準化育苗棚95座、密集烤房199座、專業化烘烤師85名、育苗專業戶30戶、機械專業隊5支、農機92臺。”三豐煙農合作社理事長陳福玉說。
據統計,煙區產業綜合體先后投入資金262.14萬元開展烤房技改;村委會集中流轉土地2350畝,三豐煙農合作社流轉土地450畝,穩定了基本煙田;高標準煙田基礎設施覆蓋2321.82畝,進一步提高了煙區產業綜合體的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為打造“都瑞康優質米”“畬鄉優質米”打下了堅實基礎。
同時,三豐煙農合作社充分發揮密集式烤房在非烘烤時期的作用,購置稻谷烘干器在密集式烤房安裝使用,助力煙農烘干稻谷,既提高了烤房綜合利用率,又促進了農民降本增收。
拓寬增收渠道
三豐煙區產業綜合體以農場(企業)和三豐煙農合作社的專家團隊、技術員為技術支撐,以社會化服務為主要方式,大力推行“五統一”生產模式,即統一水稻品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害綜合防治,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專業化服務模式的推廣,可使煙農每畝降本增效230元。
為穩定煙農種植收入,三豐煙區產業綜合體與上杭縣一家米業公司合作,構建“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按照“煙后種稻、標準生產、標準加工、確保質量”的總體要求,延伸水稻下游產業鏈,通過“定區域、定農戶、定品種、定田塊、定技術標準、定收購標準”和“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倉儲、統一定價、統一品牌”等措施,打造稻米精品,創建“都瑞康”大米品牌,著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現優質優價、農民增收。
此外,上杭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牽頭,三豐煙農合作社、米業公司和龍巖煙草海晟連鎖商貿有限公司協作搭建平臺管理,依托多渠道銷售網絡做細做活產品開發;積極做好農產品“一品一碼”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現產地綠色化和產品優質化。綜合體生產的“煙后稻香米”“越光米”“中都瑞香米”等進入了大型商超,并被納入當地推薦采購產品名錄。
“三豐煙區產業綜合體圍繞煙葉和優質稻兩大主導產業,積極探索‘雙訂單、雙合同’產業發展模式,實施‘生產+加工+品牌+綠色+社會化服務+利益聯結’全產業鏈發展,努力把煙區產業綜合體建成煙區高質量發展的標桿。今年,全縣煙后稻種植面積近萬畝,優質稻產值將達2400多萬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綜合體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跑出振興加速度。”上杭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江益忠信心滿滿地說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