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上飛著無人機,地上跑著大農機”“一頭小鐵牛,頂上三頭大黃牛”等新的農諺在云南麗江市玉龍煙區廣為傳播,通過農藝農機融合,推廣應用機械化作業,有力推進了玉龍縣烤煙產業的發展,煙農種煙更輕松了,錢包也更鼓了。
2022年,麗江市玉龍縣煙草分公司在烤煙種植中,育苗環節機械化率達到了100%,耕地、預整地環節機械化率達到了90%,無人機植保達到了100%,機器覆膜達到了12.5%。通用農機、專用農機的推廣應用,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煙葉種植方式。
“如果光憑人工,248畝整地起壟,30人20多天才能整完,但是用了拖拉機、起壟機等機械,今年請了16人11天就整完了。”楊亞兵今年種植了248畝烤煙,是玉龍縣最大的烤煙種植戶,他告訴記者,在以往種植這么多的面積是難以想象的。規模化種植烤煙,光人工費就是一筆巨額開支,更難的是在農忙季節根本搶不到工人,無論是煙葉移栽、大田管理還是采葉烘烤,如果請不到工人、不能在最佳節令完成,給煙農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因此一直以來烤煙種植都以家庭種植為主。為改變這種現狀,玉龍縣立足選好農機、用好農機、養好農機,推進農藝農機融合,有效推動了機械化、規模化種植烤煙。
推廣機械化作業,選好機型是關鍵。“好用的機器,一臺可以用十多年,不好用的機器放在家里都嫌占地方。”煙農和瑞龍表示,只有選出與地形、土壤、煙農的種植習慣等相匹配的機型,才能夠得到煙農的認可。為幫助煙農選出適宜的機器,玉龍縣組織開展了農機“大比武”。2022年7月,4家農機供應商齊聚玉龍縣九河鄉,向煙農展示了30多種農機并現場實驗,供合作社和煙農選擇,通過農機農藝匹配評估,最終選出了與玉龍煙區相適宜的機型,有力助推了機械化生產。
在優化增量的同時,在盤活存量方面玉龍縣也做了大量的嘗試。為適應九河煙區黏土土質,煙農有針對性的把起壟機的輪子改為履帶,減少了土壤粘連;石鼓鎮煙農把起壟機后面加裝了覆膜裝置,一次性可以起壟覆膜。類似這樣的機械改造,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盤活存量,減少了煙農重復投入,降低了種煙的成本。
機器選好了,保養維修又成了一項難題。有些機器由于體積較大,煙農沒有合適的存放地點,平時日曬雨淋,用的時候毛病百出;有些機器煙農自己無法進行維修,單獨聯系廠家,廠家難以一對一的提供服務。為此玉龍縣和合玉葉農業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農機服務站,服務站占地350平米,一方面可以停放大型農機,為農機提供了遮風避雨的場所,解決了煙農停放不當的問題,延長了農機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服務站提供農機日常維修保養服務,由合作社統一與廠家聯系進行集中的維修和保養,解決了煙農與廠家聯系難、零配件采購難等問題。
誰來操作機器,也是煙農面臨的一個難題。有些機器操作簡單,技術人員示范之后煙農就能夠使用,但是有些機器需要專業的人員來操作使用,為此玉龍縣成立了機耕、飛防植保等專業服務隊,為煙農提供專業服務。以無人機植保為例,玉龍縣和合玉葉合作社成立無人機植保隊,為煙農提供專業化植保服務,人工1天能夠完成1畝,而無人機1小時能夠完成150畝,專業的服務能夠抓住統防統治的有利時機,減少了病蟲害造成的損失。
“農機的推廣應用一方面可以減工降本,費時費力的活由機器來做,煙農種煙更輕松了,種煙的積極性也更高了;另一方面能夠提質增效,通過使用機械作業,標準化技術措施得以落實,保證了煙葉的質量和產量,提高了煙農的收入”。玉龍縣煙草分公司基礎辦主任夏開逵表示。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