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下旬,正是云嶺高原煙葉采收進入尾聲、田間地頭最繁忙的時候。云南綠色生態煙葉發展研究會和朱有勇“煙糧協同”院士團隊、云南農業大學煙草學院共同組成的課題調研宣傳組,齊赴大理州巍山縣、楚雄州永仁縣、文山州硯山縣、紅河州開遠市,持續跟進項目進度。
調研組深入多個鄉鎮了解煙后玉米及水稻旱種的情況。云南綠色生態煙葉發展研究會供圖
在巍山縣廟街鎮,煙田里、烤房旁,煙農忙著采運煙葉,喜悅洋溢在每一個農戶的臉龐。“今年我種的18畝煙葉都是連片種植,省工省力不說,煙葉品質也好。我一邊采收烤煙,一邊按照煙草公司推薦繼續種玉米,玉米種子免費、還有技術人員上門指導,現在煙田里的玉米幼苗長勢正好都有一筷子高了。我在家門口就能走上致富路!”煙農趙光義興奮地說。
“在家門口走上致富路”的不只是趙光義。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胸懷“國之大者”,堅持以煙穩糧、以煙促糧,主動把煙葉生產融入鄉村振興和重農抓糧的大局中,走出了一條煙糧協同的新路。
藏糧于地,“是煙田、也是糧田”
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源,農以地為本。耕地是農業生產中最寶貴的資源,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作為全國最大、最重要的優質煙葉產區,云南規劃了全省基本煙田。云南煙草商業主動作為,將煙草產業發展融入國家糧食安全發展大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戰略部署,推進煙糧協同發展,讓煙田成為也能藏糧的“良田”。
對此,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總經理李光林表示:“煙草是云南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協調好煙田和糧田的持續發展,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意義非同一般。煙田要穩住,糧食也要種好,我們將煙田和糧田的協調、持續發展放在產業發展的重要地位,將‘藏糧于地’落實到基本煙田中去。”
“谷田必須歲易。”用地養地,實現煙草和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科學合理的種植制度是關鍵。
輪作是煙草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不同的作物在季間、年間有順序地輪流種植,能保持、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均衡煙區土壤養分,減少土傳病害,提高煙葉產量和質量。
作為輪作方式的一種,套作一般可將套種作物的生育期提前30天以上,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的溫度和光照,避開元旦前后低溫,促使套種作物提前成熟和收獲,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烤煙收入的基礎上,可為煙農多增加一季收益。
“簡單說來,套種無須等煙葉采完、煙桿拔出甚至整地之后,再進行下一茬的作物種植。在上部煙葉采收時即可以進行套種作物的播種、移栽。”云南農業大學煙草學院院長、煙糧協同發展項目負責人劉雅婷介紹說,“結合云南煙區實際,我們主要選擇煙后套種玉米的種植制度。”
藏糧于技,“煙糧可以協同發展”
煙葉質量要好,糧食生產也要抓牢。
煙田如何才能藏好糧?科學技術是關鍵一環!種植制度解決了爭地矛盾,但在保障煙葉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增加糧食產量,還需要在種植的全過程發揮科技的力量。
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一方面積極發揮行業體制機制優勢,不但將煙葉生產中探索、積累的先進綠色生產技術體系應用到煙糧融合發展中,并大力推進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為實現煙糧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也廣泛借助“外腦”智慧,2022年3月18日,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云南省科協主席朱有勇進行座談,雙方確立了煙后套種玉米等糧食作物,在臨滄、文山、紅河、大理、楚雄等五地共建煙糧協同示范區的合作意向。
金秋時節的“煙糧協同”示范區,一幅五谷豐登的鄉村振興美景。云南綠色生態煙葉發展研究會供圖
集科技之長,成煙糧融合之業。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迅速行動,成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試點地區積極配合,加快推動政府、煙草、高校和合作社四方聯合共建煙糧協同示范區——
區域布局擇優汰劣。優選海拔800至1700米,7月下旬至11月中旬之間的活動積溫大于2200℃,地塊集中連片、灌排方便、肥力中等、有灌溉水源的烤煙種植區。
品種規劃因地制宜。篩選與烤煙協同的作物種類,對各試驗區套種的玉米品種提出參考性建議,并制定詳細的套種技術方案。
田間管理科學有效。從播種方式、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采收時間等多方面對示范區的煙后玉米套種進行了科學規劃,在不影響煙葉采收、保障煙葉質量的同時也給玉米留足生長的空間和時間。
……
合理謀劃為煙糧協同發展走好了第一步,科學動態監管才能為更好融合保駕護航。為更好地提供技術支撐,云南農業大學朱有勇院士團隊、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煙草栽培團隊、相關州市農技推廣站共同組成技術服務隊,進行田間生產技術指導、督導,保障煙糧的高質量生產。
為更好掌握示范區情況,8月10日至14日,省煙科院與云南農業大學朱有勇院士團隊赴臨滄、大理的煙糧協同示范區進行實地調研,查看煙后玉米的田間長勢和煙葉成熟采收情況,并進行現場指導和技術講解。截至9月中旬,云南各試驗區套種作物長勢良好,煙糧協同發展初見成效。
利好于民,“讓農戶吃了定心丸”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民致富要廣開門路。
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廣大農民在推動煙糧協同中取得實惠,這項工作才能真正實現持續發展。
煙葉采收進入中后期,下部煙葉已被采摘,煙糧協同示范區的煙田里,玉米苗“藏”在煙墑兩側茁壯生長。煙農忙完一季煙葉采收,又將照顧一茬玉米成長,雖然忙碌,但他們打心底里高興。
玉米長勢喜人。云南綠色生態煙葉發展研究會供圖
看著田里的玉米小苗長勢茁壯,巍山縣煙農楊汝仙笑臉盈盈。問及感受,種烤煙已有20多年種煙經驗的她卻坦言“也曾心里沒底”。“開始我對于煙后套種玉米很懷疑,怕玉米打塘播種時會對煙葉和煙根造成影響,畢竟這可是發家致富的‘金葉子’。但在農業農村局和煙草部門的技術人員耐心指導下,我發現套種并不會對烤煙造成損害。烤煙種得好,玉米種得也很好!”
而更多的農戶,則對套種的鮮食玉米、青貯玉米的出路感到“迷茫”。對此,云南省煙科院工作人員李軍營說:“對農民而言,種出來不難,難點始終是‘怎么賣’。”
農民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在這一過程中,云南煙草商業主動作為,想方設法找銷路,給農戶吃下“定心丸”。如文山煙草一方面積極推進煙糧“雙合同、雙訂單”試點工作,另一方面搭建產業聯盟,提升農特產品物資保障和市場銷售能力,使各產業有機結合、揚長補短、抱團發展,前后兩端共同發力,解決煙農的后顧之憂。
從生產到銷售,有技術物資和出路保障,一地多用還能增產增收,云南煙農主動融入煙糧協同發展大局的熱情空前高漲。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云南煙草商業在重農抓糧大局中主動作為,承擔起云南農村支柱性產業的責任,促進“煙+N”產業協調、持續發展。在示范區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未來云南煙草將推廣可復制煙糧協同發展之路,并不斷在田間管理過程中運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更好促進煙糧生產綠色智能一體化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