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煙葉采收季節,在陜西省勉縣阜川鎮蒲家壩村的百畝連片煙葉基地,一人多高的煙株整齊排列著,10余位村民在煙地里采摘煙葉、裝車、送去烘烤爐烘烤,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
“要是前期雨水再多一點、管護得再及時一些,今年煙葉長勢比現在還好哦!”看著撂荒地又利用起來了,蒲家壩村村委會副主任王海義很開心。要知道,在去年之前,這片地還是雜草叢生。
蒲家壩村坐落于陜西省勉縣南部,距縣城40公里,全村面積達16.48平方公里,8個村民小組,人口690人。雖然,2018年蒲家壩村已整村脫貧摘帽,可在這片土地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依然不高。種地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大多數村民只好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小孩在家,無力耕作,許多土地因此撂成了荒山。
蒲家壩村是陜西省漢中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村,如何讓行業優勢在幫扶村落地,引領村民發家致富,更好地履行幫扶單位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這也讓幫扶單位駐村第一書記李俠有了更多的思考。李俠深知,要想讓蒲家壩村煙葉種植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就必須解決土地不足的難題。
2021年10月,在多次實地考察后,李俠與煙農王海平發現蒲家壩村委會北面山坡有200多畝荒山坡地,雖然雜草叢生,但坡度、海拔都很適宜種植烤煙,在李俠的多方協調下,土地順利流轉給村合作社。隨著機器轟鳴,一條產業路就此開辟,這片撂荒土地很快便顯現出巨大的致富潛力。 帶動周邊40余人就近務工,平均每人每天增收70元。李俠一有空就會去煙田里轉一轉,跑得比煙農還勤快,煙葉喜豐收,這片荒山地真成了大伙兒的“聚寶盆”。
光有這200多畝哪夠?李俠在蒲家壩村動員那些外出打工的村民把土地也流轉出來。 一做工作很快就有人響應,蒲家壩村八組村民楊遠明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緊接著,況洪福流轉2畝、況寶慶流轉3畝、唐海生流轉5畝……近25戶農戶拿出了近二百多畝土地流轉給村集體代管。
村民況洪杰是土地整合的受益者之一。他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外出打工,自從土地集中流轉后,便在家門口找到了新工作。土地流轉收入加上務工收入,雙重收入帶給了雙倍幸福。
“在合作社打工,一個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相比自己種地,活少了、掙的錢多了。”脫貧戶晏芝英一邊挑選煙葉一邊開心地說。
目前,蒲家壩村已流轉土地達到1140畝,除種植烤煙外,還發展花椒種植、中蜂養殖等。伴隨著這些產業項目一個個在偏遠山村扎根,“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正在形成,蒲家壩村人的日子將會一天更比一天甜。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