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麗江市玉龍縣九河鄉龍應村,有這么一個回到妻子家鄉的外地女婿——蘇小強,他是村里的唯一一戶煙農,也是村里少有的“年輕人”,作為一名外地女婿,他盡自己所長盤活了村里部分荒廢的田地,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幫助周邊的村民,在煙田邊過上了“田園賦詩,以煙為樂”的幸福生活。
農忙中的蘇小強和妻子李世喜(趙書藝 攝)
金葉事業成就致富之路
在四川攀枝花出生的蘇小強,曾在攀枝花做過汽車、建筑生意,與妻子李世喜一起在四川攀枝花打拼多年后,因向往藍天白云的田園生活,便與妻子一同回到家鄉麗江。回來后,也曾開過旅游車、種過中藥材,但因受產業政策不了解等種種因素影響,虧損較大。后在親朋好友的介紹下開始種植烤煙,至今已經是有10年種植經歷的職業煙農了。
蘇小強最開始涉及種植烤煙這條路,最開始的只是種了15畝,雖然烤煙種植和烘烤技術一竅不懂,但在政策的扶持下,加上煙站技術人員諄諄不倦的提供技術支持,蘇小強的烤煙種植道路一開始就開了一個不錯的頭,他也從中嘗到了成功的甜頭。后續10年,他根據龍應村的土地特點對烤煙農機進行適應性改良,不斷優化種植和烘烤技術,到現在蘇小強已經成為一名能吃苦、有技術、會創新的職業煙農,烤煙種植面積也達到100畝,收益年年攀升,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們龍應村年輕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了,村里面基本剩下的基本都是一些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我每年在烤煙種植繁忙季節請工都優先考慮我們村里的人,特別是一些老人,只要他們愿意做,我都會優先提供崗位給他們,的確同樣的請工價格,我如果去其他村去請也可以請到青壯年勞動力,出工效率可能會更高,但是我們村里的老人常年在家務農照顧孩子是沒有更多收入來源的,難度大一些、技術要求高一些、有危險的活我也不會讓他們來,都是我親自來干,村里的老人都是像我長輩一樣,我有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會主動幫助我的,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能幫一點是一點,有錢大家一起賺嘛。”談及農忙期如何解決用工問題,蘇小強笑呵呵地說。
在蘇小強家幫工的同村人(趙書藝 攝)
“明后年有機會我也想加入我們九河鄉示范區煙農隊伍,擴大自己的種植規模,持續優化并盤活我們村里的田塊,實現種植機械化,不斷更新優化自己的種植技術,帶動村里人一起賺錢……”談及未來的規劃,他滿滿信心并充滿期待。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