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省麗江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圍繞穩煙區、穩煙農、穩煙田“三穩”要求,積極整合優質鄉村資源,創新引領發展機制,在麗江市玉龍縣九河鄉中和村打造科技含量高、宜機化程度高、標準化生產水平高、機械化作業種類全的現代煙草農業綜合示范區,并在示范區內推進農田、農藝、農機、農服“四融合”樣板建設,為開展整村土地流轉、農藝農機融合、高標準煙田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等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操作模式。
農田融合,創新土地流轉和高標準煙田建設模式。開展玉龍縣和合玉葉專業合作社與村集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合作社為平臺,協調玉龍縣煙辦、九河鄉政府、中和村委會介入,以低于市場價的合理價格開展整村土地流轉1326畝,并將1326畝土地全部用來打造現代煙草農業綜合示范區。示范區建立土地集中長期流轉機制,首次土地流轉期限為5年,每畝800元的流轉費用中,50元用于充實壯大村集體經濟,并約定在租賃結束后再開展具體的歸還、分地工作,解決了整村土地流轉和示范區項目推進協調難的問題。示范區明確產業協調規劃方向,實施大春種煙、小春種綠肥的煙田綜合利用方案,推進了土壤保育工作。示范區內還推進了311畝高標準煙田建設,將“補丁地”聚成“一塊田”,煙田實現了無埂作業,極大地提升了機械化應用水平。通過高效實施,示范區實現了“當年實施、當年受益”,僅此一項成果,便為示范區內新型種植主體節約當年租地費用23.325萬元,既增加了可用土地面積和有效耕地面積,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示范區內高標準煙田建設(方志平 攝)
農藝融合,推進標準化生產技術與綠色生產高效落實。聚焦植煙土壤保育、綠色高效植保、水肥高效利用、低碳精準烘烤、面源污染治理等五項重點,示范區內推進標準化生產和“生物制劑+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的綠色生產技術集成示范。示范區以《麗江烤煙綜合標準》為基礎,集成推進機耕、膜下小苗移栽、綠肥翻壓、上部煙葉一次性采收、專業化烘烤等煙葉生產產前投入項目標準示范,實現示范區內同一移栽節令、同一株行距、同一肥料配比、同一管理操作,并同步推進各類優勢技術措施全面標準化落實,最終實現生產標準化、煙葉均質化。示范區發揮合作社和其他專業化植保服務組織的統籌作用,全面推進綠色防控,持續推進化學農藥減量增效,同時建立煙用農藥負面清單,強化安全用藥管理,降低農殘風險,并強化開展了土壤保育、水肥一體化技術、煙蚜繭蜂防治、綠色植保、清潔生產等工作,建全與生態環境相融合的綠色生產工作體系。示范區還100%采用了本區域生產的生物質燃料進行烘烤,并逐漸開展電能、熱泵、醇基等新能源燃料烘烤的試驗和推廣,助力煙區煙葉產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為美麗鄉村建設做出了貢獻。
示范區開展整村土地流轉工作(姜龍 攝)
農機融合,圍繞“三大場景”推進“三宜模式”建設。按照上級關于農機農藝融合發展相關工作安排部署,結合玉龍縣煙區地形條件、土壤性質等實際,示范區緊抓麗江市農藝農機融合綜合示范區建設和高標準煙田建設工作契機,圍繞育苗工場、田間生產、烘烤工場“三大作業場景”和耕、種、收、苗、管、烤“六個作業環節”,開展宜機化整地、宜區化選型、宜技化改造“三宜工作模式”。示范區切實以機械化為導向,以煙葉生產減工降本為目標,聚焦薄弱環節,革新生產技術,根據地形特點合理配置大、中、小型機械,選型農業機械超過50種并對部分農機進行宜機化改造。示范區大力推廣通用和“一機多用”的農機具,形成“收割→深耕→起壟→移栽→植保→中耕”六階段的機械化覆蓋,減輕了煙農在煙葉生產過程中繁重環節的勞動強度。示范區還構建了宜機化煙草農業標準體系,提升了煙葉生產標準化內涵和機械化作業水平。
示范區內的農機存放設施點(方亞妹 攝)
農服融合,建設助農增收培訓中心深入推進服務煙農工作。從服務煙農、助農增收和助力鄉村振興的角度,深入推進為煙農解難、為煙農畫像、為煙農出彩、為煙農點贊“四為”服務體系。在示范區內建設助農增收培訓中心,集成現代化培訓教室、煙葉烘烤場、農機存放設施點、標準化定點集中專業分級點“四個功能區”,為全市煙葉技術員和煙農提供各類科技創新和技術培訓服務,實現技術理念共享,提升煙農職業化進程。示范區內推進專業化育苗、植保、烘烤、分級服務達100%,并大面積推進機械化中耕、機械化植保(飛防)、機械化采收、機械化拔桿四項作業專業化服務,極大地降低了煙農勞動力投入,實現了輕松種煙。示范區內還巧用育苗大棚閑置期,開展羊肚菌、草莓、蔬菜種植和中藥材育苗,并創新改造“烤凍”多用烤房10間,可凍容積900立方,既可利用限制開放進行藥材烘烤也可提供農產品保鮮貯藏,還為區域農戶提供了在“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示范區內助農增收培訓中心(方亞妹 攝)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